進入2013年,一場持續多日遍及多個省市的霧霾震驚了國人,也引起了世界的圍觀。再次引發了人們對于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發展模式和產業結構調整的大討論。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張國寶在日前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主辦的2013京都論壇上發表主旨演講認為,我國以煤為主的高污染能源結構難以為繼,必須大力發展核電、風電以及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取消風電太陽能項目等行政審批,放開手腳,做大蛋糕。
高污染能源消耗難以為繼
張國寶說,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已經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2012年生產原煤36.5億噸,凈進口2.7億噸。煤炭消費量達到39.2億噸,占全世界煤炭消費的47%。全國能源生產總量折算成標準煤為33.1億噸標準煤,消費總量為36.2億噸標準煤,進口3.1億噸標準煤。
能源生產和消費總量以及能源結構、能源效益直接關系到溫室氣體排放和大氣環境質量。張國寶舉例說,如北京的煤煙型污染占比近40%,包括市內還有四個用煤發電的電廠,雖然北京很現代化,但還有一些邊邊角角的地方在燒蜂窩煤,使得煤煙型污染成為主要污染源。
我國一次能源結構中,煤炭占比69%。在發電設備中,燃煤機組的裝機容量占到78%。發電量中,前兩年燃煤發電占到80%以上,去年情況有所好轉。
以上這些數據都在警示我們,如果我國人均能耗達到發達國家水平,不僅能源的供應難以為繼,排放的壓力也將不堪重負。張國寶強調說:“我們必須調整產業結構,大力提高能效,調整能源結構,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增加非化石能源的比重。”
增加非化石能源比重
張國寶介紹說,近年我國水電、風電發展迅速。2012年我國非化石能源的發電量1.07萬億千瓦時,占全國發電量比重已經達到21.4%,等于少用了3.5億噸的標準煤。這表明近年我國非化石能源發展迅速。
非化石能源發電中主要是水力發電,水力發電8000萬度,占發電量的17.4%。風電雖然發展迅速,但所占比例較小,僅占發電總量的2%。核電的比例更小,去年我國核電發電量980億千瓦時,只占發電總量的1.97%。太陽能發電更是微乎其微。
改變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張國寶提出幾點具體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