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電困擾發展
原本當地曾承諾所發電量能夠“全額收購”,但隨著敦煌上網的光伏項目越來越多,已經成為一句空談。
“玉門現在的并網風電項目,能夠送出去的只有60%~70%。”史玉寶稱,風電廠在建成后的8年時間里都不能為地方的稅收做出貢獻,所以玉門市也在計劃引進一些煤化工、電解鋁等高耗能產業來消納本地電量。據了解,酒鋼集團已經將一個電解鋁項目落戶玉門市,每年可消耗120億~130億度電,這也將是當地引進的最大的工業用電項目。
“電力能否順暢送出,是制約目前企業發展的最大問題。”中國節能風力發電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公司已經投產的項目有50萬千瓦,在建的和已獲得審批的兩個項目共有35萬千瓦。由于50萬千瓦為特權項目,發出的電能夠都送出去,后兩個項目送出的難度較大。
“現在地方一方面鼓勵大家都要積極上新項目,一方面電網建設卻嚴重不配套。”在甘肅省敦煌市,中廣核甘肅項目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公司每天發出來的電只有一半的電量能上網。
原本當地曾承諾所發電量能夠“全額收購”,但隨著敦煌上網的光伏項目越來越多,已經成為一句空談。
中廣核敦煌光伏項目的投資為2.3億元,公司最初計算的投資收回期為12年。后來由于光伏組件成本的大幅下降,收回期也相應縮減至8年。但是如今一半的電量都被白白浪費,這也讓公司的成本收回期再度延長。
“大家都要上網,電網為了維持調度平衡,只有讓每家都上一半的發電量。”據該負責人介紹,在2009年敦煌的光伏項目只有中廣核一家,到2013年6月已經多達16家,從20兆瓦的容量增加到200兆瓦。
配套建設滯后
一個風電項目建成需要1年,光伏發電廠則更快,半年時間就能完工;但是一項330KV的電網工程最短也一般需要一年半,三者之間不成比例,棄電必然存在。
6月底,國家電網 “十二五”規劃重點建設項目新疆-西北主網聯網750千伏第二通道工程建成,進入了全面的系統調試階段。甘肅的一些企業原本寄望于二通道能夠送出甘肅的大部分新能源發電。
“但是實際上,二通道主要還是輸送的新疆的電,甘肅只是搭個‘順風車’。另外甘肅一些地方如玉門在電網系統上不匹配,能輸送的容量并不大。”上述中節能風力發電負責人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