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電東送高速路”跨山越嶺,從云南的高山深谷間不斷延伸,一路往東。
作為國家“西電東送”戰略南線建設的最早參與者,我跟隨“西電東送”的腳步一路走來,親眼見證了云南從國內“西電東送”起步最早的省份邁向發展最快的省份,欣喜地從一串串迅速增長的數據中看到了云南電力的高歌猛進;我也曾為如何更安全、更經濟地實施“西電東送”進行規劃論證,從云南參加“西電東送”的籌備到送電方案的協商以及在國內最早提出采用特高壓直流輸電方式、相關技術的選取都貢獻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站在西電東送20年這個嶄新的歷史節點,回憶起過往的點滴,我感到欣慰與自豪。
見證決策
一直以來,西部有資源,經濟欠發達;東部有實力,資源卻匱乏。“西電東送”成為東西部實現資源互補、攜手共進的橋梁。
為促成云南“西電東送”,1988年6月,原能源部、國家能源投資公司、廣東省、云南省簽署了《關于合作開發云南能源資源向廣東送電的協議》,明確用20-25年完成瀾滄江中下游小灣、漫灣、大朝山、糯扎渡等電站的開發,開發總裝機容量為1000多萬千瓦;1991年4月,四方又簽署了《關于合資開發云南瀾滄江中下游梯級電站的原則性意見》,《意見》提出云南向廣東輸送季節性電能,并確定1993年-2012年云南向廣東送電的電力、電量。
1993年,云南通過魯布革電站的220千伏線路開始向廣東輸送季節性電能,邁出了“西電東送”的第一步,成為國內“西電東送”起步最早的省份。
2000年,黨中央、國務院提出“東西部協調發展、共同富裕”的戰略構想,作出了實施西部大開發的重大戰略決策,“西電東送”就是標志性工程之一。以此為契機,云南全面開啟了“西電東送”建設的歷史進程。
見證起航
2000年,“西電東送”全面啟動,工程涵蓋北、中、南三條通道,南通道主要是把貴州、廣西、云南三省區交界處的南盤江、北盤江、紅水河的水電資源以及云貴兩省的火電資源開發出來,送往廣東等地。
圍繞國家的戰略部署,2001年底,云南省首次提出“電力強省”目標:到2010年全省裝機規模超過3000萬千瓦,年發電量l300億千瓦時以上,實現全省和跨區域強聯網,電網外送能力超過l000萬千瓦。實現工業增加值約250億元,占全省GDP比重的6%,初步形成全省以水電為主的電力支柱產業。
1993年以來,云南省相繼建設了漫灣電站、小灣電站、景洪電站、糯扎渡電站、金安橋電站等多個電源項目。同時,云南電網公司加大“西電東送”工程投資建設力度,相繼投資近400億元建設500千伏“三變五線”“三變十三線”“四變十七線”等重點工程。建成了寶峰、羅平、七甸、曲靖、廠口和大理等6個500千伏輸變電工程,形成環繞昆明、曲靖經濟較為發達負荷中心的500千伏單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