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據行內人士介紹,去年年底開始,湘電集團、華潤集團以及中南設計院、省水利廳等企業單位便已著手在郴州布局,其中已有項目投產,且湘電集團在郴州擁有2個風電項目。今年,華電集團還將在郴州投建2個風電項目。
核心技術仍是行業羈絆
羅先生是湖南一風電企業的管理者,他并不看好湖南現階段大力發展風電。因為,發電企業的成本太高。羅先生認為,對已經有所動作或者正準備行動的電力集團來說,他們很有可能是先搶占地盤,等到整機成本再次下降或者國家對風力發電政策再一次放寬落實,然后再著手實施。
當然,羅先生強調,相比政策,中國的風電整機制造企業和發電企業應該考慮的事情,是如何降低制造成本來適應中國市場的需求。在國內,一些風電整機制造企業只能引進國外技術,很多東西都沒法自主生產,風機成本不下來,發電企業只能通過控制風場的建設成本和管理成本來達到降本增效。
目前,不包括塔桶、基礎以及箱變在內,一臺風機主機成本需要600~700萬元,以在2009年已建成投產的華電郴州仰天湖風場為例,22臺1.65MW風機,總裝機3.6萬千瓦,投資約為4億。建一個10萬千瓦的風電場大約需要投入10億。
華電集團郴州仰天湖風電場場長施亮則告訴紅網記者,電力巨頭在每個項目的利潤上面有嚴格的審批機制,如風電一般是10~15年回本,甚至20年。未來,隨著中東部和內陸地區風電開發的加強,以及風電外送通道建設加速、大氣治污加快調整能源產業結構,可再生能源,特別是風電的利用將進一步加強,電力集團還是會趨之若鶩的。
政策執行層面不明朗
對未來風電項目的發展,官方是否有更詳細的執行線路圖和扶持政策?2月24日,湖南省能源局有關負責人接受紅網記者采訪時明確表示:“現在很多事情都還沒有敲定,不好說。再過幾個月等事情定了,我們會統一通報。”
而在市場監管方面,國家能源局湖南監管辦也不愿過多透露相關更多的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