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電材料設備網訊: 我國用了短短5年時間就走過了歐美國家15年才完成的風電發展之路。中國風電發展的速度之快,遠超想象。
近年來,隨著國內大批企業的產品投向市場,在產能過剩情況下,競爭顯得尤為激烈,風機整機的價格也已從2008年的6500元/千瓦下降至如今的4000元/千瓦以下。隨著整機價格的日漸下滑,風電從業者清晰的意識到整機行業的盈利空間正變得日益狹小,風電行業的風向標也在悄然發生變化,逐步變熱的風電服務市場開始變成行業的價值新高地。
千億商機
中國風電裝機量在短期內坐到世界第一寶座。但是數量第一背后的質量問題也不容小視。隨著五年質保期的來臨,風電開發商對于風電服務的需求大幅度增加。
那么,中國風電服務市場到底有多大?在2013年的北京國際風能大會上,“中國風電裝機量的增長速度有多快,風電服務市場就有多大。”這樣的“豪言壯語”此起彼伏。與此相呼應的是,曾經在各大風能展會布滿會場的整機廠、零部件供應商不再“獨領風騷”,層出不窮的風電服務商業也開始涌入會場,并逐步占據場館內最為重要的位置。
有專家認為,“風電服務市場的春天一定早于設備銷售春天的到來”。中投顧問機械行業研究員段嘉宣的觀點和上述專家不謀而合。在段嘉宣看來,我國風電服務業發展空間巨大,發展前景看好。依照“十二五”規劃,截至2015年底,我國風電裝機容量將達1億千瓦,其中海上風電達將到500萬千瓦,而分布式風電裝機將達3000萬千瓦。在風電行業,服務業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未來風電服務業會成為一個重要的盈利點。
據了解,風電服務的主要內容,包括風電項目前期機組選型、項目選址等內容的咨詢性質工作,中期項目建設,以及后期的風電場運維管理。經營風機維修等業務的北京漢能華科技公司一份研報顯示,到2020年,中國風電服務市場的總量可能高達1000億元。
對于市場的增速,北京協和運維風電技術公司的市場總監凌云感受頗深。外部銷售額從100萬元到3000萬元,協和運維只花了三年。凌云回憶稱,三年前這個領域的主要參與者只有兩三家,但現在不斷有新注冊的服務公司進入。
在國外的風電服務市場中,第三方服務公司一般都占據了很大的市場份額,原因在于其獨立專業,業務范圍更廣泛,能夠覆蓋多種廠家風機的大多數問題。
不過在中國,第三方服務公司仍處于萌芽階段,整體水平低下。有業內人士表示,這些第三方服務公司服務質量良莠不齊,多是一些只有十幾人組成的工程隊。今年上半年,山東地區一些小火電關閉后,部分火電汽輪機維修人員開始轉行,承接風電服務工作。“他們類似于包工隊,通常開價便宜,業主需要時會給他們打電話,可上門提供服務。”
多位風電行業人士稱,這是風電服務行業混沌期的一種寫照。目前該行業利潤豐厚,但缺乏行業標準和門檻,起步階段問題尚不會凸顯。但若兩年后仍是這種狀況,對整個行業而言并非好事。
風電運維被看好
據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08~2012年,我國風電場裝機臺數分別是5132臺、10129臺、12904臺、11409臺和7872臺。
如果假設到2020年全國累計裝機目標實現1.5億千瓦,未來平均每年裝機1000萬千瓦;全國風力發電場平均可利用等效發電時間為2000小時;風力發電場運維成本為每度電0.05元計算,則未來八年,風電運維市場的總量將在千億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