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在國內首次使用試裝導管架的技術形式,我們利用這種技術形式的施工的關鍵技術和工藝也進行了嘗試。
第四,因為這是一個整合的項目,我們想把海島智能電網技術的示范,利用海島上面風光可再生能源,即使是在海島沒有聯網前我們利用風光這種形式,可以保證海島風電的運行做了一個試點示范。
介紹一下項目開發公司的簡單情況,我們這個公司是在2012年7月份成立的,總部是在珠海。剛才說了,股東有9家股東,2家電網企業,5家發電公司,1家設備制造商,還有1家省屬綜合性工業企業。我們南網能源公司控股占20%,其他8家股東是10%的股份。經營范圍主要新能源這一塊,包括風資源和海上風電建設開發和運營。
下面把項目的建設進展情況跟大家介紹一下,實際上我們這個項目是2012年4月份拿到國家的路條開始開展前期工作。當時的計劃是2013年7月份取得核準的,但是由于我們海洋環評的鉗制評價,當時要做一個評價主題影響我們核準的進度。目前這個核準已經通過國家評審,這個月會完成整個海洋環評的審查,預計8月份可以核準,計劃8月份開工建設。
第一期工程剛剛說了,完成主設備的采購,包括施工的招標。設計也是進入到一個施工圖設計的階段,我們已經做好了準備的態勢。目標是2014年12月份首批電網要發電,明年后半年開始第二期的建設,力爭2016年風機電網全部投產,但是這個還是有挑戰性。
下面我就把我們這個風電場相關的一些設備選型,還有幾個技術問題跟各位交流一下,也希望大家指正批評。
第一,風機選型,看一下風場場址條件年平均風速是7.33m/s,條件是很一般的。但是我們也是處在一個臺風頻發區域,50年一遇已經達到65m/s,風向變化比較小,1.1米。根據這個情況我們選擇的風機要達到一級的安全級別,因為要抗臺風。B級的以上臺風強度要采用一種低速型的風機,因為我們年平均風速只有7m/s。但是這個跟臺風有點矛盾了,對我們風機是一個挑戰。一期我們已經通過招標選擇了兩種機型。這種是明陽一個是低速型風機,另外一個是聯合動力的3兆瓦的風機,他的直徑是108米。
第二,風機基礎,我們這個場址水深是7米-11米。但是這個場址的地質條件比較差的,因為瘀泥層很高,最深的地方達到了40多米瘀泥層。這樣可能對選擇技術形式要調整,如果選擇單樁的話技術形式會造成成本很高。另外一個條件,因為臺風區域這一塊是海上有效工作時間比較短,窗口期也就100來天,所以我們盡量控制基礎施工的時間,能量把能做的事情放到陸上來做,控制海上施工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