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鷹·卡斯特蒙現任挪威北京大使館商務部下屬創新挪威(innovation Norway)副總裁兼商務(能源與環境)執行官,還為挪威風能團(NWEC)的中國股東管理該組織。山鷹已經與中國能源與環境部共同工作了六年多,有效加強了中國與挪威股東之間的溝通與合作。創新挪威(innovation Norway)在全球設有40個辦事處,在挪威本土設有20個辦公地點。
在7月3日上海國際海上風電及風電產業鏈大會舉辦的“中國及全球海上風電規劃及項目進展”討論會上,山鷹·卡斯特蒙先生演講了《挪威海上風電項目經驗》
山鷹·卡斯特蒙:非常感謝主持人的介紹,沒錯,我是在挪威大使館商務處工作,我今天的話題主要是跟大家講一下挪威海上風電項目經驗,同時我也看一下在挪威和中國在這個領域存在的合作機會,也會回顧一下這個相關的合作是怎么樣可以影響中國的生命周期的成本控制。當然我們講的都是一些比較正面的知識,可以對雙方都是有益處的。在這個話題當中我會講一下挪威的風能項目。
這是我們最新建設的一個項目,看到這個大公司也包括了這個任務。首先看一下創新挪威這個公司,我們是屬于挪威大使館商務處的,是一個公有企業。股東包括貿易和工業部,和本地省級機關相應的機關和機構。我們主要是來主持雙邊合作的機構,同時在挪威很多辦事處可以來支持一些技術公司的發展,就是來支持挪威本國一些技術公司的發展。同時我們在挪威有一些新館的業務和合作,同時在國外也有相關的業務。基本上現在有19個區域的辦事處,同時在國外有40個辦事處。
我們現在來簡單的跟大家說一下我們是做什么的,我們是去支持挪威在中國的業務發展,包括了挪威的風能和挪威能源和環境署。現在我們和很多中國競標商和中國的公司進行合作。同時為國外公司來挪威投資做相應的指導和支持。其實在挪威投資也屬于創新挪威的一部分,所以大家認可挪威業務也可以跟我們聯系。
現在說一下挪威離岸的海上風電的項目,我們知道在中國的潛力是非常大的。挪威因為有很長的海岸線,以及挪威海占的面積,所以在挪威也是非常好的項目。挪威的海上風電在整個歐洲是做是非常好的,全年的平均風速是10m/s之間。另外有效的年產的風能時間是在3200到4000小時之間,同時在2010年10月份的時候由能源水資源部和能源署發起了一個報告,這個報告發現了有15個潛在開發區域。其中11個都是位于一些比較水深比較淺,可以使用固定基礎,有4個可以使用浮動平臺。這些區域大概風能潛力是1百兆瓦到2千兆瓦,整個風能是12GW。但是在目前成本水平上面,關于可以使用技術和國內電力的價格,海上風電項目在挪威并沒有競爭力,這是一個未來的計劃。
很重要的一點是要記住挪威電能99%是來自水電,現在在國外沒有很大的政治上的壓力和或者是生態的壓力來增加可再生能源的比例,這個壓力沒有。所以目前海上風電對挪威的支持應用在其他歐洲國家的項目里面,像丹麥、英國、德國等等。
海上風電主要挑戰現在持續不斷的把成本降低,這幾天我們講了好多年了。海上風電場選址在深水里面,包括嚴酷的海上條件,以及更高的風浪把成本推的很高,而技術還沒能夠彌補這個差距。對這個問題的操作維修和成本是相關的,也要注意成本。以前只注意成本投資,每個人都意識到實際上現在更大的風速可以提高風電的產量,但是對成本的要求也更高。
現在我們要注意全生命周期的成本,操作的成本,按照經驗來說,大概20%-25%項目成本在整個生命周期里面,看看這些成本的構成,考慮一下整個成本的場景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這個是歐洲的工作焦點,為了控制操作成本,讓檢維修可以預測,其中就是注意項目的規劃,以及設備質量、檢維修的計劃性,降低成本是一個挑戰。在離岸和海上風電項目,現在檢維修的成本是很高的,中國總承包和技術提供商可以從我們現有的項目當中獲取一些很有益的經驗。
背后可以看到一些在挪威最有名研發集群,在做海上風電的研發工作,技術開發是政府資助的。從早期研發到圓形機制造,到項目的開發以及出口等等。海上海洋機構做了一些水箱來做這種圓形機的測試和研究,在不同的現場做測試。挪威對可再生能源有一個技能基礎,有沒有很好的大學、很強專業的集群以及科學園區和創業的孵化器。挪威提供公共資助為進一步研發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