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規劃中我國對海上風電的規劃目標是到2015 年投入運行海上風電裝機容量500 萬千瓦,目前海上風電發展速度比較緩慢,截止2013 年底裝機總量達到了38.9 萬千瓦,與500 萬千瓦的差距比較大,按照目前的發展程度在到2015 年很難完成這個目標。
由于海上風電上網電價一直不明朗,加之海上風電涉及海洋部門、漁業、能源、國防等多個部門,風電場規劃與海洋功能區劃、海岸線開發規劃、國防用海規劃等協調難度大,海上風電進展緩慢,也出現了很多對海上風電的質疑。
國家發改委近日正式下發《關于海上風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明確了國內海上風電的標桿電價:2017 年以前投運的近海風電項目上網電價為每千瓦時0.85 元( 含稅),潮間帶風電項目上網電價為每千瓦時0.75 元( 含稅)。招標電價的落實對于風電行業而言是利好消息,使海上風電開發中并網銷售環節的操作更有法可依。
目前有一種說法,海上風電即將開啟千億市場,這個算法是按照500 萬千瓦的裝機容量,每千瓦兩萬元的成本計算,得到1000 億的數據。但是這個千億蛋糕是否能夠按照人們的設想順利的實現,恐怕沒那么簡單。按照目前的海上風電開發進度,2015 年海上風電裝機容量不會超過300 萬千瓦。雖然規模上沒有達到預期,但是通過這幾年行業對海上風電的摸索,把海上風況、海洋作業、海上機組研發制造安裝運維等各環節真實的走了一遍,積累了經驗,為下一步開發積攢了信心。加上海上風電電價政策的出臺,風電機組設備制造水平也逐步提高。這就給在“十三五”期間海上風電實現大的進展打下了基礎。如果一切能夠在“十二五”期間理順,未來“十三五”將迎來海上風電大發展的新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