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電材料設備網:“目前節能建筑僅占我國現有建筑面積的20%,相當于歐洲20年前的標準。”國家節能中心主任賈復生在11月20日舉行的“建筑節能技術推廣會暨最佳節能實踐案例”發布會上表示。對此,與會業界專家學者普遍認為,我國建筑節能占比雖然不高,但“我國建筑節能空間巨大,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未來節能潛力是城鎮化
“如果說工業化是目前我國節能潛力最大的領域,那么未來節能潛力最大的領域就是城鎮化。”賈復生說,建筑交通用能是城鎮化用能的主體。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城鎮化進程加快,建筑能耗不斷增加。2000年至2010年,我國建筑能耗年均增長9.1%,建筑能耗占國家能耗總量的20%以上。但目前我國仍然存在城鄉建筑模式粗放、能源利用效率低、重規模輕效益、重外觀輕品質等問題。
國家發改委環資司副司長呂文斌在會上也表示,目前我國綠色城鎮化理念還未樹立,建筑節能發展質量有待提升、設計理念存在奢華傾向。
賈復生指出,“十一五”以來,我國通過抓工業領域特別是高耗能產業,結構節能收效顯著。經過幾年努力,難度小、收效快的節能手段已基本使用,高耗能項目不再盲目上馬,服務業在三產中的比重穩定上升。
據測算,“十二五”期間,我國要完成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16%的目標,需要節約6.7億噸標煤。其中,通過技術進步和節能管理要節約3.3億噸標煤。可見,“中國建筑節能潛力巨大,在推進節能、提高能效方面的合作前景十分廣闊。”呂文斌指出。
最終解決方案:一屋一控
“實現降低建筑運行能耗有兩條路,一條路是完全寄希望于各類可再生能源和節能技術,依靠技術創新實現高服務標準下的低能耗;另一條道路是以用能數量為約束條件,通過發展創新技術來改善室內環境。”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建筑節能研究中心主任江億在會上說,中國需要的建筑節能技術不能簡單地照搬歐美,未來中國建筑節能的道路是既抓技術又抓生活方式,最終的解決方案是一屋一控。
江億稱,我國目前在建筑節能觀念和做法上存在誤區。“比如采用集中方式還是分散方式,是導致許多高效系統能耗的主要原因。原本用時才開的柜式空調改成了中央空調,獲得了較高的系統效率,但是終端消費不同步導致凈消耗量的增長。實測結果顯示,中央空調能耗一般為分體空調能耗的3-4倍,甚至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