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年國內政府對可再生能源的重視及支持力度逐漸加強,一些企業開始大舉進入風電設備制造業,上馬風機葉片的企業已超過50家,上馬整機制造的企業已超過60家,“這將導致2009年風電設備供大于求。”秦海巖表示。
平穩發展下的激烈競爭
“企業能否生存發展主要取決于裝機市場。”對于在2009年風電設備供大于求的局面下,相關制造企業的生存與發展狀況,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惠騰風電設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航惠騰)董事長張林向本報記者如此表示。
近年來,風電行業的發展速度幾乎都是連續翻番,對于自發展之始便以純市場化方式成長起來的本土風電設備制造業,“國內裝機需求是否維持高速增長,將直接決定著風電設備制造企業的的發展空間。”張林表示。
“供大于求,市場終將會對相關企業進行優勝劣汰。”秦海巖表示。
“風電設備制造現在屬于快速增長階段,所以企業都有飯吃。”張林分析,作為當前“大躍進”式的發展,實際上業界都知道市場遲早會有洗牌的一天,而且這個時間將在三五年內到來,但具體多大力度什么時候開始,誰都說不準。
然而,在張林看來,2009年中國風電業應仍將是平穩發展的一年。
張林告訴本報記者,從中航惠騰2009年的訂單來看, 2009年比2008年增長了40%。
“理想的模式是國家應該采用重點支持的方式,而不是撒芝麻鹽式的支持方式。”張林表示。但他又認為對于完全市場化的風電設備制造業,很難出臺一些政策來支持誰而不支持誰,政府只能是從宏觀上,出臺一些政策來推動整個風電業的發展。
“政府應出臺一些引導性政策,但最終還得靠企業自己的決策。”秦海巖表示。
對于國內風機設備制造即將出現的白熱化競爭,中航惠騰也作出了應對之策,如擴大產能;按市場需求增加新產品;加大科研力度;不能只切國內的市場蛋糕,走國外市場等。
“所有的人都知道有60多家企業在上馬風電整機,這些企業可能都意識到中國不可能容納如此多的企業,最終將只能留下10多家企業,但這些大型企業又都在上馬,都以為自己就是最終能留下來的那10多家企業。”秦海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