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峰
在去年6月13日召開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能源消費革命、能源生產革命、能源技術革命、能源體制革命和能源國際合作的思想,明確了中國能源革命的方向。完成中國能源革命的五項任務,實現能源革命的遠大目標,必須解決一些觀念和認識上的問題。總體來看,中國的能源革命必須樹立全球觀、全局觀和環境安全觀。
全球觀,就是要求中國的能源革命一定要順應全球潮流大勢,不能搞逆水行舟,更不能坐井觀天,各種能源技術的選擇、發展方向的定位,都必須納入全球的視野來分析研究。比如,全球對溫室氣體的控制,要求二氧化碳的排放在2030年以前達到峰值,除非廣泛采用碳捕捉和封存技術(CCS),否則2030年前后化石能源的消費將會達峰。能源的低碳化是全球能源發展的潮流,我國的能源體系必須跟上這樣一個潮流。
全局觀,就是要求各行各業不能自行其是,各說各話,爭奪各自的發展空間,貽誤國家能源轉型的戰機。例如我國對外宣布,2030年左右能源相關的溫室氣體排放達峰,要做到這一點,煤炭必須要在2025年或者更早的時間達峰,石油也必須在2030年以前達峰。國家還對外宣布,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達到20%,并且大幅度提高天然氣在能源中的占比,這同樣要求煤炭和石油為非化石能源以及天然氣的發展留出空間。
環境安全觀,過去在較長的時間里,我國的能源供應以滿足需求為己任,能源安全的核心是供應安全,缺乏對能源環境安全的認識。時至今日,我國在能源生產和消費過程中造成了許多的環境問題,尤其是化石能源消費產生的各種污染物,成為我國大面積空氣污染的重要元兇。因此,我們必須樹立能源的環境安全觀,不僅要求能源生產和消費不能再為中國環境污染的三座大山添磚加亙了,同時還要要求我國能源革命三步并作兩步走,不僅要完成2030年溫室氣體排放達峰的國際義務,還要完成發達國家早已完成的能源清潔化的任務,為2030年以前我國空氣質量達標做出自己的貢獻。
完成中國的能源革命各項任務和目標,還要有必須改變的決心、能夠改變的信心和慢慢改變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