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電材料設備網:1月10日,北京理工大學能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對外發布4份研究報告——《經濟“新常態”下的中國能源展望》、《2015年國際原油價格分析與趨勢預測》、《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展望》、《我國區域碳排放權交易的潛在收益展望》,對今年能源產業發展態勢及國際油價走勢等重點熱點問題進行了分析預測。
《經濟“新常態”下的中國能源展望》指出,目前我國正處在“增長速度進入換擋期、結構調整面臨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疊加”階段,未來我國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總體樂觀。未來5年,全球能源需求增速將有所減緩,預計年均增速約1.5%,新能源和非常規能源產量增速將明顯減緩。
在經濟“新常態”條件和向好的國際環境下,中國能源發展面臨新機遇:能源需求快速增長的壓力明顯減輕,實現2020年48億噸標準煤能源總量控制目標的可能性增大;油價下跌則為推進能源價格機制改革提供了有利條件。
《2015年國際原油價格分析與趨勢預測》預計,受全球經濟形勢、供需基本面因素影響,在產量相對過剩情況下,2015年上半年,油價依舊延續下跌趨勢,國際原油價格還將在低位震蕩,下半年或出現企穩反彈,全年波動幅度小于2014年。預計布倫特原油均價為50美元/桶至65美元/桶,WTI原油均價為45美元/桶至60美元/桶。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展望》指出,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目前面臨的挑戰包括消費者認可度不高、政府補貼額度大導致金融風險較大、充換電設施建設緩慢、核心動力電池技術與發達國家及傳統燃油汽車有著較大差距。建議在基礎設施建設和運行機制方面,政府應進一步加大力度協調電網企業、車企、油企等利益相關主體的關系,以建立政府、企業等多方參與、多方受益的建設、運營和維護機制;加大科研院所、高校、汽車企業協同研發的力度,突破關鍵技術難題,逐步提高電池續航里程和使用壽命,并降低成本,以提升消費者的認可度;通過引入民間資本,實現補貼來源的多元化。
《我國區域碳排放權交易的潛在收益展望》認為,2014年,中國碳市場發展加速推進,7個試點市場得以全部啟動,全國碳市場設計框架也逐漸清晰。采用“十一五”數據的研究結果顯示,如果在全國建立以省為交易主體的碳排放權交易機制,理論上可以實現約8.5萬億元的潛在收益,并進一步釋放二氧化碳減排潛力,可減排約10億噸二氧化碳,帶來碳強度約25%的額外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