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旺家的日子,這幾年像芝麻開花節節高。
他的家在海拔近4000米的西藏山南地區桑日縣桑日鎮拉龍村。之前,拉龍村無電無水也無信號,晚上照明要去鎮上買蠟燭。無電地區光伏發電項目實施后,次旺這個五口之家的日子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再也不用點蠟燭了,可以和市區一樣看電視了,也可以用電動機器打酥油茶了……”次旺開心地說道。
像次旺一樣享受到新能源發展恩澤的,有西藏近一半的農牧民,總共17萬戶70多萬人口。他們通過光伏戶用系統實現了戶戶通電。
組織實施這一切的就是國電龍源西藏新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晞。
在西藏新能源發展史上,張晞必將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羊八井新型地熱機組投產發電——標志我國地熱發電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羊八井10兆瓦光伏電站——西藏自治區第一個建成投產的光伏項目。那曲高海拔風電場——西藏自治區風電項目“零”的突破。八年來,從地熱發電到光伏發電再到風力發電,張晞用真情演繹了西藏新能源拓荒牛的本真風采。
“每一項都是世界第一”
在別人看來是自修墳墓的工程,在張晞的努力下,一個個創世界紀錄的新能源項目落地生根。高度,不僅僅是海拔,還有張晞攻堅克難的水平。
張晞到西藏的開篇,就是從解決難題開始。
2007年,西藏羊八井的地熱發展遭遇瓶頸,許多人都望而卻步。此時,還在江蘇南通天生港實業集團的張晞來到了西藏。
曾經在天生港實業集團熱電廠工作過的張晞,設想著把熱電廠的相關設備用到地熱上試試。他一個人從東北到華北,跑了多個設計院,都沒人能夠承接這個項目。最終,河北電力設計院的一位70多歲的老專家讓張晞找到了靈感和思路。
由于空氣稀薄、季節及晝夜溫差大等環境因素,在機組的調試和試運行過程中,雙螺桿動力機殼體出現裂紋,部分閥門及配件的密封件出現斷裂,發電機及部分輔機馬達出現溫升過高現象,該機組從主機到輔助設備及零部件都在經受嚴峻的考驗。
張晞直接搬到設備廠家住下來。2009年的元旦,張晞是在蘭州電機廠的車間里度過的。他與廠家的技術和生產人員一起,共同探討問題、解決問題,對發電機及其配件重新選型、重新設計制造,為新型機組在地熱發電中的運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并積累了大量寶貴的經驗和數據。
2009年8月6日,羊八井地熱示范項目一期1000千瓦雙螺桿膨脹動力機地熱發電機組正式投產發電,標志著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地熱發電技術水平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在海拔4300米的羊八井建設規模巨大的光伏電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外國專家曾經這樣斷言: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度修建電站,無異于為自己修造墳墓。
這并非聳人聽聞。據科學家測定,這塊平均海拔4000米千古高地,大氣含氧量僅為海平面的一半,這意味著任何機器在這里都會減少40%的功率。整個高原年平均氣溫在零攝氏度以下,紫外線強度高于內地6倍,還有平均每年120天刮8級以上大風和8個月下雨雪冰雹……
就是在這樣的高地,2010年12月23日,張晞讓羊八井10兆瓦光伏電站作為西藏第一個光伏項目建成投產,為高原光伏電站的建設、運行積累了經驗,并創造了較大的經濟效益,得到西藏自治區政府的高度贊揚。
2012年4月30日,羊八井二期20兆瓦光伏電站投運。海拔最高的光伏電站容量增加到30兆瓦。龍源電力成為西藏新能源領域的領軍企業,“龍源”旗幟在西藏高高飄揚。
讓風機盡早在世界屋脊轉動,這是張晞和所有龍源西藏公司員工的夢。
在高原搞建設難,在海拔4700米的那曲搞風電項目建設更難。
風電高原吊裝問題、風電設備長途運輸問題、塔筒里安裝電梯問題,每一個問題后面都是一段曲折而又可歌可泣的故事,每一段故事背后都有他們的辛酸、堅持和幸福。
高原上機器功率低、故障頻發、條件有限,施工單位無備用的施工機械。設備壞了得用“笨辦法”解決,泵車出現故障,就用吊車替代。由于基礎澆筑不能中斷,澆筑一臺基礎需要兩天一夜才完成。在第一臺基礎完成澆筑的那一刻,張晞和一群錚錚鐵漢也忍不住淚流滿面。
經過張晞和他的團隊不懈努力,2012年8月,5臺巨大的風機終于在4700米的高原上拔地而起,實現了西藏自治區風力發電項目“零”的突破,也創造了世界風電項目海拔最高的紀錄。
8年來,從地熱發電到光伏發電再到風力發電,十幾個項目,張晞開創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羊八井地熱發電”“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羊八井光伏電站”“世界海拔最高的低風速、低密度那曲風電場”和“世界海拔最高的阿里10兆瓦微網光伏電站”多個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