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想到,佛山裝備制造業工業總產值超過了家電行業的1800億元,達到了2300余億元。”在6月24日于佛山召開的廣東省發展裝備制造業現場會上廣東省省長黃華華感慨道。
裝備制造業成為驅動廣東擺脫金融危機的大馬力引擎:今年前4個月,佛山裝備制造業保持了18%的增速,支撐了該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15.3%;而在全省,我省裝備制造業占GDP的比重為14.2%,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2.6%,拉動工業增長11.4個百分點。
廣東乘金融危機加速國際產業轉移之機謀定長策,據省政府即將出臺的《廣東省裝備制造業發展規劃(2009—2013)》透露,力爭到2013年,全省裝備制造業工業附加值達到14500億元。
廣東裝備制造業要從“制造”走向“創造”
力爭到2013年,全省形成2—3家銷售收入超過千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核心競爭力和國際競爭力的裝備制造企業集團;在通信及電子設備、核電設備、風電設備、船舶、海洋工程設備、航空產業等領域實現一批重大技術突破。
何時中國不再以成車的服裝換波音配件?這是擺在廣東產業升級面前的復興之夢。裝備工業堪稱國計民生的“工作母機”,而在金融危機大背景下,也成為經濟擺脫困境的巨大引擎。
去年,廣州裝備制造業完成總產值3917億元,對全市工業增長貢獻率達31.6%;實現利潤274億元,約占全市工業利潤50%;而在佛山,規模以上裝備制造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2330.84億元,增長31.9%。
裝備制造業占廣東GDP的一成四,這一行業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2.6%。廣東裝備制造業高度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區,珠三角9市占全省總量的94.5%。其中,廣州、深圳、佛山和東莞等4市裝備制造業總產值約占全省的八成。據統計,去年全省裝備制造業七大類實現工業增加值6807.3億元,剔除屬消費類的輕工業部分實現工業增加值4403.4億元,占全省工業的31.2%,約占全國總量的1/6,總量多年居全國第一位。
但在此前國務院確定重點發展的16項重大技術裝備領域,我省僅在新型紡織機械、數字化醫療影像設備等少數幾個領域具有一定優勢,而其他重大技術裝備領域基本處于相對弱勢或空白狀態,其中大型裝備領域的起重設備、輸送機械和金屬軋制設備的產量僅占全國的0.6%、2.1%和1.1%,排在全國第15位、第13位和第12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