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電材料設備網:水資源短缺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海水淡化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明確指出,到今年,我國海水淡化產能達到 220萬立方米/日以上。
作為世界上少有的1萬噸非并網式風電海水淡化產業化示范基地,江蘇豐海新能源淡化海發展有限公司利用自主知識產權生產制造的核心產品,即,微電網技術構建的集成系統(專利號:Zl201420209235.7)——非并網風電淡化海水示范項目,經過國家專業機構科技成果評估和鑒定,技術達到國際先進、國內領先水平,目前,新能源企業豐海已建成萬噸級非并網風電海水淡化示范工程,成功實現了日產萬噸淡水規模,為深入推進我國新能源海水淡化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推廣應用 前景廣闊
微電網技術構建的集成系統,采用較小容量的蓄能設備和高水平的控制技術,達到為海水淡化設備提供穩定電源、使海水淡化設備穩定工作的目的。
這是一項風能海水淡化與新能源技術相結合的成功,它使智能電網走向微型化。缺電和儲能技術一直制約清潔能源并網,微電網的連接作用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同時,微網的存在能使用戶與供電商保持緊密的聯系,為電力的智能調節和節能提供重要保障。目前,微網建設項目已經啟動。豐海根據萬噸非并網海水淡化工程的設計、運行經驗,積極開展模塊化、集裝箱化微網成套系統的研發,不用依賴電網直接利用風能、太陽能,進行清潔能源發電,并且結合海水淡化裝置,供水供電,非常適合推廣應用于用水難、用電難地區,在為企業創造良好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將帶動周邊區域經濟攀升。
創新采用非并網風力發電裝置,以風力發電為主,儲能系統為輔,柴油發電機為備用微電網技術構建的集成系統,為海水淡化裝置提供能源。采用2.5MW永磁直驅風機,突破了MW級大型風機只能并入大電網而不能并入微電網的技術難題,建立了海水淡化反滲透機組能耗分級管理模型和不同環境下的數據分析方式。采用3臺儲能變流器(PCS)并聯控制技術,基于U/f 的對等式下垂控制,對等式控制,無主從之分,實現“即插即用”的功能,且多個PCS并聯共同支撐負荷運行。
技術成果應用前景廣闊,提供合格淡化水的同時,還能為海水淡化技術、裝備等領域提供良好的產業示范、應用平臺,及為培訓提供實習基地,以此提高我國海水淡化的整體實力等。目前,豐海重點建立了海水淡化產業基地,為提高新能源淡化海水產業園區在海水淡化裝備制造等方面水平和能力、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海水淡化裝備制造企業等,組建聯盟,形成合力,參與市場競爭。
重大突破 跨越發展
截至2014年底,我國風電超過1億千瓦裝機總容量,取得了全國電力裝機總容量的較高水平。風電是一個戰略性新興產業,圍繞新能源開發,風電大基地建設是國家推進、支持的重點。
作為世界上少有的1萬噸非并網式風電海水淡化產業化示范基地,新能源企業豐海正在向風電新能源產業鏈進軍,據了解,豐海開發的飲用純凈水已流入市場,在北京、上海等全國一線城市,建立了以“海露”為注冊商標的瓶裝純凈水配送站點,海露還走進了全國一些超市、和具有國際級別的會議場合。
這標志著作為一家國有企業成功轉型融入市場、以及為技術產業鏈形成和發展都奠定了堅實可靠的基礎,更為進入國際資本市場鋪平道路。近年來,我國約有幾十家全產業鏈風能制造業和開發投資商進入國際資本市場,其成功上市的核心競爭力,主要在技術創新與產業鏈發展上面表現明顯。
海露瓶裝水容量為350ml,有天然小分子團活性水,有利于人體吸收,且蘊含天然礦物質,有利人體健康,這是豐海實施技術創新戰略,深入研發,突破瓶頸,通過實現兆瓦級非并網風電與萬噸級以上大容量海水淡化技術最佳結合,而開發成功的自主產品。非并網風電淡化海水示范項目能為海水淡化裝置提供源源不斷的能源,可日產10000噸/日淡水,促進形成“海露”飲用純凈水強有力的生產能力和產品開發規模。
集研發、生產、銷售和全國示范推廣海水淡化集成專業企業豐海,較好地將產品生產建立在新能源開發、利用基礎上,不僅創立了自主、優質品牌產品,而且有力促進了節能減排、保護環境和循環經濟的發展。
目前,我國的風電能源產業,處于國際領先水平,但還存在著技術、裝備總體水平,相比世界上技術先進的其他國家有較大落差的缺欠,尤其需要在技術上,進行集成式創新,突破傳統瓶頸,使技術與新能源的開發找到更多更好的集合點,才能更多更好地將新能源開發利用,實現國家可持續發展的總體目標和任務。非并網式風電與海水淡化技術結合,是海水淡化技術上的一個重要突破,特別是建成萬噸級非并網風電海水淡化示范工程,為全國風電產業發展的肌體注入新血液,也為深入推進我國新能源海水淡化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