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劉振亞42萬余字的《全球能源互聯網》專著,讓全球能源互聯網系統完整的戰略構思躍然紙上,這一戰略在理論層面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果。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實施,我國與周邊國家電網互聯互通步伐加快,特高壓技術成功走向世界,全球能源互聯網的宏偉藍圖已徐徐展開。
2推進全球范圍能源配置需要世界同行攜手這幾年來,一些預演人類未來災難的電影成了票房熱門,人們對于地球即將面臨能源資源枯竭的問題充滿擔憂。
而現實情況比我們想象的可能還要嚴峻。
“如果不立即采取措施控制目前對化石能源的消耗,到本世紀末,全球的地表溫升會超過4攝氏度,沿海的城市將全部都在海平面以下。”這是聯合國政府間的氣侯變化委員會對威脅人類生存發展的預測。
《2014世界能源統計年鑒》指出,按照目前世界平均開采強度,煤炭、石油和天然氣還可開采113年、53年和55年。就連阿聯酋這個舉世聞名的石油出口大國也已經產生了能源危機。阿聯酋經濟部長曼蘇里表達了深深的憂慮:他們的石油儲備量到2040年連本國需求都不能滿足,這也是阿聯酋及海灣國家共同面臨的問題。
與化石能源儲量貧乏相對應的是,全球水能、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資源非常豐富。根據世界能源理事會估算,全球清潔能源資源僅開發萬分之五,就能滿足人類社會的全部能源需求。“清潔能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劉振亞說,“這是人類社會的共同財富,也是解決未來能源問題的出路。”
如此豐富的清潔能源,怎么實現高效利用呢?答案是轉化為電能。
21世紀以來,新能源的大規模開發利用成為世界主要國家的共同選擇,以電力為主導的能源配置格局逐漸形成。
然而,新的問題又來了。優質風能和太陽能資源主要集中在北極、赤道以及各洲大型清潔能源基地,遠離負荷中心數百到數千公里,如果沒有一個以電為中心,能夠承載更大輸電容量、更遠輸送距離的全球能源配置網絡,這一切都是紙上談兵。
全球能源互聯網的戰略構想正是在這樣的形勢和背景下應運而生。劉振亞在《全球能源互聯網》一書中提出,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基礎在于實施清潔替代和電能替代,加快能源結構從化石能源為主向清潔能源為主的根本轉變。
清潔替代,是指在能源開發上,以清潔能源替代化石能源,走低碳綠色發展道路,逐步實現化石能源為主、清潔能源為輔向清潔能源為主、化石能源為輔轉變。電能替代,是指在能源消費上,以電能替代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的直接消費,提高電能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重。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兩個替代”是實現未來世界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能夠從根本上解決全球能源總量供應問題。
雖然全球能源互聯網建設涉及世界政治、經濟、能源和技術的方方面面,還面臨一些挑戰,但它離我們并不遙遠。國家電網公司以“一帶一路”戰略為契機,加快推進與周邊國家電網互聯互通,提出了推進四條跨國輸電線路互聯互通計劃,與俄羅斯、中亞聯網已經提上議程。歐盟能源一體化(電網一體化)、北美自由貿易區能源供給聯網等也正在開展。通過洲內跨國聯網,實現跨洲聯網,再到全球互聯,正如潘基文秘書長期望的那樣,國家電網公司將與世界同行攜手,共同實現全球能源互聯網的偉大構想。
3國家電網愿與世界分享特高壓技術如何讓人類共同的家園——地球村天更藍地更綠?
怎樣讓全球能源互聯網電暢其流?
我們是否擁有支撐其發展的關鍵技術?
全世界把目光投向在這一領域做出獨特貢獻的中國。
在巴黎商業與氣候峰會上,劉振亞主旨發言結束后,多家中外媒體做了重點報道。媒體評價:“全球能源互聯網是未來實現新能源成為全球主導能源的關鍵,符合全人類的共同利益。”
次日,聯合國負責氣候變化事務的助理秘書長扎諾斯·帕茲托專門和劉振亞舉行會談。他關切地詢問:“特高壓是否是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的唯一技術?這項技術是否是中國獨有?”
“是!”劉振亞毫不猶豫地回答:“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必須用特高壓。特高壓是中國獨有的技術,但為了全人類的發展,我們愿意和全世界分享這一先進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