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國家發改委宣布下調部分資源區風電標桿上網價格,由于這一政策適用于2015年1月1日以后核準的陸上風電項目,以及2015年1月1日前核準但于2016年1月1日以后投運的陸上風電項目,所以各風電企業為能夠享受之前的電價政策,紛紛加快風電項目投資運營的步伐,以爭取在最后期限前完成投運,風電“搶裝潮”持續,裝機總量大幅攀升。此外,隨著大批風電機組的質保期的臨近,風電運維市場將呈現巨大需求。
中投顧問新能源行業研究員蕭函指出,伴隨著我國這兩年內風電“搶裝潮”的進一步持續、風電總裝機規模的逐年攀升以及大批風電機組正逐漸走出質保期,風電運維市場將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良機,行業的規模和利潤空間也將迎來大幅提升。此外由于風電開發建設逐步規范、國家相關規定和行業標準的不斷完善、設備質量監管日趨嚴格,風電機組在關鍵設備出現問題的概率已經得到大幅降低,機組運行時間的逐漸累積則使小部件和運維問題影響機組正常運行的概率增大,風電運維也因此成為日后風電場正常運營的根本保證。
在大規模的風電建設之后,我國風電運維市場的潛在空間不可估量。根據現有數據,可以預計2014年到2016年每年將有約14GW-18GW的風機質保到期,2017年和2018年的年增長規模將達到26GW和30GW,到2022年則將有累計約187GW的風電質保到期。可以說2014年是我國風電運維市場嶄露頭角的一年,到2020年包括運維在內的中國風電服務市場總量可能高達1000億元,風電運維市場商機無限,各路企業紛紛摩拳擦掌,希望入主其中,搶得發展先機。
現階段我國風電運維市場蓬勃發展,并逐步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其中一種是風電場開發商自己設立專門的運維公司,這類風電運維服務公司具備集團背景,在承接本集團的運維服務業務方面具有比較大的優勢。另一種是整機制造商成立的運維公司,這類公司的業務不僅包括維修和排故,還包括提供增值服務,但很難涉足其他品牌風機的運維市場,服務費用也相對較高。最后一種則是專門做運維的第三方公司,這類公司產生時間不長,服務質量也參差不齊,但由于其服務形式靈活、價格較低、能為業主提供定制化的服務,在市場上也具有一定的競爭優勢。
中投顧問董事、研究總監郭凡禮指出,雖然風電運維市場前景無限,但目前這一行業仍然存在以下兩方面問題。一方面是管理體系的滯后,風電設備運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到運營管理、設備管理和人員管理,但我國很多風電場的運營管理計劃性不強,協調性差,設備管理也面臨對風電機組的狀態判斷以及對備品備件的調配缺乏科學性和前瞻性的問題,此外在人員管理方面只是采取簡單的分工協作,能力參差不齊、責任心不強等直接影響到風電運維的效率;另一方面是相關運行標準和維護標準的缺失,風電運維市場參與者的服務能力不一以及在服務標準上尚未達成行業共識導致了市場競爭秩序混亂,因此亟需相關部門進行監督并建立相關規范標準及維護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