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務院對外發布《全國海洋主體功能區規劃》,要求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實施海洋強國戰略。規劃中明確提出,中國的蘇北海域包括江蘇省連云港市、鹽城市毗鄰海域將統籌規劃海上風電建設。這意味著擁有良好風電產業基礎的江蘇省將成為國內各大風電企業布局海上風電的前沿陣地。然而,中國海上風電發展實際狀況遠遠落后于規劃目標,蘇北海域能否成功作為一個支點,撬動整個中國海上風電產業?
具有先發優勢
“蘇北地區發展海上風電,不論是從自然資源的角度,還是從項目開發的角度,或是裝備制造基礎的角度,都具有比較明顯的優勢。”上海電力設計院的一位相關人士告訴記者。
2014年底,國家能源局出臺《全國海上風電開發建設方案(2014-2016)》,規劃了44個項目、總裝機容量1053萬千瓦。其中,江蘇占18個項目、總裝機容量348.97萬千瓦,約占全國的三分之一左右。
鹽城市副市長周紹泉表示,鹽城市海上風電開發規模達千萬千瓦級以上,占江蘇開發總量的52%,在全國地級市中獨占鰲頭,躋身全國可再生能源利用第一方陣。目前正向實現海上風電“第一市”的遠景目標邁進。
江蘇省可再生能源協會風電專委會的相關人士告訴記者,目前,江蘇省在蘇北沿海規劃了五座大型海上風電場。五座海上風電場全部遵循雙十原則,即風機離岸距離不少于10千米、灘涂寬度超過10千米時在水深不少于10米的海域布局,試圖在規避土地矛盾的同時,充分利用沿海風能。
鹽城大豐風電產業園管委會副主任康紅表示,近年來,大豐經濟開發區作為江蘇省級開發區和國家環保部批準的首家生態經濟開發區,在風電場建設方面發展迅速,國家第三批和海上風電首期特許權項目均落戶大豐。目前大豐已建成風電場約50萬千瓦,“十三五”期間擬建風電場150萬千瓦,其中陸上30萬千瓦,海上120萬千瓦。大豐有望打造成江蘇乃至中國發展海上風電的橋頭堡。
相關企業紛紛布局
據記者了解,截至目前,江蘇已經吸引了一批海上風電項目。如中國水電建設集團的如東10萬千瓦潮間帶海上風電項目、中廣核如東海上風電項目、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在江蘇響水近海的風電項目、國電龍源在江蘇大豐的200兆瓦海上風電項目、國家電投在鹽城市濱海北區的風電項目、大唐國信在鹽城濱海的300兆瓦海上風電項目、魯能集團的東臺200兆瓦海上風電項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