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在全國能源經濟形勢發布會上強調,解決風電并網難的措施之一是:“合理配置電源結構,增加具有靈活性的電源比重,使不同電源間能夠合理配置。”
抽水蓄能是風電調峰最佳選擇
風,就像我們生活中的其它東西一樣,當你不惦記它時,卻不期而至。
業內人士都知道,風電具有隨機性、間歇性的特點,而電網和用戶需要的是穩定的電源出力,這就要求風電合理配置后備電源用以調峰。沒有調峰的風電難免會被扣上“垃圾電”的稱號。
原國家電力部電力生產司教授級高工、國際大電網CIGRE和美國IEEE會員蒙定中對《中國能源報》記者說:“風電要想發展,必須解決調峰問題。目前的解決辦法主要有蓄電池、火電、燃氣和抽水蓄能電站調峰。蓄電池儲能現在只是停留在口頭上的東西,其成本高、容量不大,無法滿足我國當前風電裝機容量的備用;火電調峰,不僅經濟上不合理,而且調峰的靈活性不能滿足要求;燃氣調峰在歐美國家有所應用,但我國缺少燃氣資源,再分配其作為風電的調峰備用不太現實;可以說,最經濟、最靈活、最清潔的調峰電源就是抽水蓄能電站。”
風電與水電的完美結合
風電和水電就像電力系統的陰陽兩極,這兩種自然之力只有相互調和,才能創造出和諧與平衡。丹麥和挪威做到了這一點。
在挪威,99%的電力都來自于水電,而丹麥致力于風電并網。當丹麥風電場發出的電量無法得到利用時(比如在夜間用電低谷時),就會通過鋪設在地面、海底和空中的電纜和線路輸送到挪威的抽水蓄能電站,此時挪威通過水泵把水從下水庫抬升到上水庫。當丹麥達到用電高峰時,挪威的水電站則開閘放水至下水庫發電,其電量再傳送到丹麥。這意味著,風電也可以認為是儲存在水里的一種資源。
占比很低、缺乏配合
我國水力資源豐富,蘊藏量與可開發資源均居世界第一位。水電裝機容量1.97億千瓦,穩居世界第一。水電開發水平、發電設備技術和壩工技術均進入國際先進行列。
然而在水電站中,抽水蓄能電站占比很低,為風電配套建設的抽水蓄能電站更是寥寥無幾。蒙定中對記者說:“日本的抽水蓄能電站占比10%,歐美是5—6%,而我國卻不到2%。”
我國抽水蓄能電站發展緩慢的原因主要是,水電的上網電價比較低和電力系統廠網分家后沒有專職部門管這件事。全國范圍內,只有廣東和東北地區比較重視。
據統計,2009年,我國水電、核電、風電等清潔能源占總裝機的比重達到四分之一,占25.4%,同比上升了1.4個百分點。總量上升雖然可喜,但我們也發現,水電、核電、風電之間合理配置考慮得不多,各走各的路。三者如果能有效配合,則其效益的發揮是會“1+1+1>3”的。
以內蒙古為例,為風電調峰而建設的呼和浩特抽水蓄能電站是內蒙古自治區的第一座抽水蓄能電站,并于2006年正式開工,政府希望加快其建設步伐,以早日承擔調峰重任,展開了與三峽總公司的相關合作。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副書記、政府主席巴特爾表示,內蒙古風能資源豐富,內蒙古將同三峽總公司在抽水蓄能電站、風電領域開展深入合作,共同開發內蒙古的風能資源。
裝機與調峰容量應匹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