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國內風電規劃目標有望翻倍 本土設備商市場空間急劇增大
華能新能源產業控股公司的一位高管日前對記者感慨,作為中國最大的風電開發商之一,幾年之間,感覺今非昔比,“幾年前,跟外資風電設備巨頭談價格根本談不下來,在強硬的對手面前我們沒有定價談判權,但這幾年,在本土設備商快速發展的情況下,外資也低下了他們高貴的頭顱。”
華銳、金風和東方電氣三家本土風電設備企業已經躋身全球前十名,大大拉低了國內風機價格,增強了國內開發商的定價權。在日前召開的2010北京國際風能大會上,國內風電龍頭華銳風電董事長韓俊良大膽預測,到2020年,風電裝機將遠超過目前初步規劃的1.5億千瓦,達到3億千瓦。并將大舉進軍國際市場,目標是國際市場份額達到50%。
2020年風電裝機將翻倍
今年上半年國家能源局基本明確:2015年全國風電規劃裝機9000萬kw(含海上風電500萬kw),2020年全國風電規劃裝機1.5億kw (含海上風電3000萬kw)。不過,韓俊良大膽預測,到2020,風電裝機遠不止1.5億千瓦,個人預測應該會達到3億千瓦。
業內人士分析,如果按照這一預測,將大大提高對于風電市場空間的預期,國內風電上市公司的盈利前景也有望大大提高。上市公司方面,金風科技、東方電氣等一線巨頭將明顯獲益,而湘電股份、上海電氣、華儀電氣等二線企業也潛力巨大。
2009年,華銳風電以351萬千瓦的出貨量,居國內第一,全球第三,金風科技以275.8萬千瓦位列全球第五,國內第二。東方電氣出貨量203.5萬千瓦,占據全球6.5%的份額,列全球第七。就中國市場來看,此三家整機市場占有率達到了61%,處于第一梯隊,第二梯隊有聯合動力、明陽風電、維斯塔斯(中國)、湘電風能、GE、Gamesa、上海電氣、Suzlon、浙江運達等企業。
本土風電拉低行業平均價
瑞銀今年8月發布報告預計,到2010年底,風機價格應比2008年下跌約20%。主力產品(1.5-2兆瓦)的價格跌幅可能更多,達到25%或以上,而高端風機(>3兆瓦)僅跌價10%左右。預計2011年風機價格將企穩,但買方仍享有高議價力。
毫無疑問,本土風電廠商的崛起大大改變了市場格局,拉低了行業平均價格,也加速風電發展的進程。2010年國際風能大會上發布的《中國風電發展報告2010》稱,截至2009年底,中國風電新增裝機達到1380萬千瓦,超過美國,成為當年新增風電裝機容量世界第一的國家,已經成為全球風電行業發展當之無愧的領頭羊。特別是新一輪海上風電的競賽中,本土廠商已經在5MW的大風機項目占據了領先優勢。
韓俊良說,“中國的風電發展真正快速就是近五年的事,在立法、規劃、技術開發和產業鏈同步建設方面已取得了重大成就,這是有目共睹的”。金風科技董事長武鋼也認為,“產業在短短十年中發展成為一個非常全面且增長速度快的涵蓋整機、零部件、設計、服務、金融的系統,確實是創造了一個世界奇跡。” 三一電氣總經理吳佳梁說,“這幾年中國風電產業取得了巨大進步。大概五年前,從產品到技術,整個中國要全面依賴進口,而現在,中國市場上中國制造的產品已占到絕大部分份額。”
不過,中國風電設備的發展亟須注意質量問題,國家風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于午銘表示。他認為,風機一般要保證壽命在20年以上,從現在中國風電電價水平和投資成本來看,至少需要八九年才能收回投資,因此,質量問題尤為關鍵。
武鋼也鄭重的表示,風電產業是一個長跑項目,投資收益要在未來二十到二十五年的時間里面才能得到實現,因此,產品質量就非常重要,“擺在我們制造業面前很艱巨的任務就是如何通過技術創新達到質量進步,確保投資商的利益。從目前電價水平來看,投資商的回報率還是較好的,一般為15%-18%,而這里,最大的投資風險就是產品質量!”
本土設備商搶占國際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