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華能集團、華電集團、國電集團、大唐集團、中廣核集團、華潤電力、國華能源投資有限公司等電力企業均已在山東開發風電項目。除了沿海,山東的山區也正成為布局重點。
據了解,就在2010年底,中國以4182.7萬千瓦的裝機總量成為世界第一風電大國的同時,山東的風電也成為發展最快的新能源產業。而且,按照規劃,從2010年到2020年,山東將新增風電裝機容量300萬千瓦,風電裝機總容量達到400萬千瓦。
以風電為代表的新能源的迅猛發展,無疑對推動山東能源結構的改變意義重大。不過,如同全國的縮影,山東風電發展的規模效應還未在電力市場上顯現出來,風電上網瓶頸還有待突破。
對此問題,在12日舉行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回顧與展望2011”論壇上,國家能源局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梁志鵬直言不諱,“未來5年的首要任務是抓緊研究風電并網的電力市場消納問題。”
按照國家電網此前出具的研究報告,至2015年,電網覆蓋范圍內可吸納風電上網的規模達1億千瓦,到2020年可達1.5 億千瓦。國家能源局在“十二五“規劃思路中,也提出到2015年底,風電裝機規模要達到9000萬到1億千瓦。梁志鵬表示,9000萬千瓦鎖定的目標就是并網裝機容量。
梁志鵬透露,國家能源局組織各地區以及相關企業、行業研究機構開展的有關風電并網消納的市場機制研究已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啟動,著力從技術和政策層面探索風電上網的市場機制,不久后將出系統成果,并成為未來解決風電上網的政策依據。
為支持新能源產業發展,山東在《藍區》規劃中明確提出,將打造海上、陸地風電基地,并“落實國家風力發電增值稅優惠政策”,這無疑可降低電力企業的風電開發成本,提高電力企業增加風電指標的積極性。但除了上網電價,如何根據風電發展的實際,與地方電網建立更順暢的配合機制,保持穩定的市場需求,電力企業還需要地方政府明確的政策支持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