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5年 圓夢世界第一造船大國
2003年5月7日,張國寶在國家發改委《經濟情況與建議》上發表了題為“將我國建設成為世界第一造船大國”的文章。在這篇文章的開頭,張國寶寫道,“當我列出這一標題時,可能會有人質疑其現實可能性,希望它不要像某些不切實際的口號式目標。這也是我久久思索而又不敢輕言的一個原因。”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顧慮,是因為截至2000年,我國在全球造船市場上所占的份額僅為8%,而同期日本、韓國和歐洲所占的比重分別為35%、33%和16%。
但是,通過回顧世界船舶制造中心轉移的歷史,張國寶發現了某些規律性的東西——船舶制造既是技術密集型產業,又是勞動密集型產業;船舶對相關產業的拉動很大;發展船舶工業可以帶動配套機電設備制造業和鋼鐵業的發展。
通過將中國與韓國、日本的細致比較,張國寶更加增強了發展我國船舶工業的信心——在勞動力成本上中國有優勢,在鋼鐵和機電產品的配套能力上,中國也不輸于日、韓,“關鍵在于發展戰略的選擇。”
接下來,張國寶認真分析我國已積累的有利于船舶工業騰飛的因素、世界船舶市場的潛能和發展我國船舶工業的初步規劃設想,充滿信心地提出,“我相信經過‘十五’三年,到2005年船舶產量從現在的400萬噸提高到600-700萬噸應不成問題。到2010年船舶生產能力爭取達到1300-1500萬噸,屆時占國際市場的份額接近30%,價值25-30億美元。再經過5年到2015年國際市場份額達到35%,屆時世界第一造船大國將不再是夢!”
張國寶的預言提前得到了應驗——到2006年,我國造船產量達到1452萬載重噸,占世界市場份額19%,比2000年已經翻了兩番;2007年上半年,我國船舶業手持訂單量和新接訂單量均超過日本,位居世界第二。到2009年底,我國當年造船完工量占世界份額的34.8%,僅比韓國少1.1個百分點;新接訂單量和手持訂單量分別占世界份額的61.6%和38.5%,超過韓國居世界第一。到2010年上半年,我國造船完工量已占到世界市場份額的40.4%,提前5年實現了張國寶提出的“到2015年國際市場份額達到35%”、成為世界第一造船大國的目標。
在成為世界第一造船大國的同時,我國也在堅定地向世界造船強國的目標邁進。
LNG(液化天然氣)船由于所裝載貨物的特殊性,造價高、建造難度極大,被譽為世界造船工業皇冠上的明珠,過去多少年來一直是我國造船企業的“禁區”。
5年前,我國開始在廣東惠州的大亞灣進口澳大利亞的LNG,同時開始在滬東中華船廠建造LNG船。“滬東中華人不負眾望,從最初引進法國大西洋造船廠14.7萬立方米薄膜型LNG船技術,到現在已經自主開發出17.4萬立方米電力燃油驅動的新型LNG船,很不簡單!”說到我國LNG船的發展歷程,張國寶興奮之情溢于言表。
今年1月15日,剛剛退出一線領導崗位的張國寶應邀參加中船集團公司舉行的美國埃克森美孚/日本商船三井中國LNG造船項目中標簽約慶祝儀式。在那個儀式上,張國寶頗為激動地說道,“埃克森美孚是世界最大的也是受人尊敬的石油天然氣公司,商船三井是世界上著名的航運公司,而且日本船東一向以對質量嚴格要求甚至是苛求而著稱。這兩家國際知名公司選擇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作為這批LNG船的建造者,充分表明了他們對滬東中華的信任,也是對中國船舶工業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