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度仍需提高
風功率預測系統的核心是預測精度,預測精度由天氣預報、風電場測風數據、預測模型選擇決定。
有專家認為,目前來看,對于風電場氣象信息預測的精度都不夠高,或不能滿足電力調度部門對風電調度的要求。新疆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楊佳興、新疆電力調度中心常喜強在《對風電功率預測系統中預測精度的討論》一文中強調,我國對風電功率預測起步較晚,準備工作也不及國外充分,如對預測所需的基礎數據準備不足、對風電場氣象信息監測和收集技術不夠成熟,制約著風電功率預測的精度。
據了解,西班牙、丹麥等歐洲風電強國的風電場大都安裝了風電功率預測系統,丹麥擁有四個獨立的天氣預報系統(公司),丹麥電網公司調度中心在前一天會從四個天氣預報機構收集數據,找出其中的差距分析原因,并與差異最大的那個機構進行溝通,可以提高預報的準確性,而我國的氣象部門只有一家,不存在這種可比性。
其次,數值天氣預報會受到風吹來方向的山脈、植被等因素的影響,到達風電場時候的風速和風向都會有不同,具體到每個風電場要根據長期的數據,找出數值天氣預報與到達風電場時數值的差異規律。我國風電場還未積累足夠長期的數據。
丹麥國家電網調度中心負責全國的電力調度,調度中心每天提前獲得下一天的數值天氣預報,并進行比較,最終得到相對客觀的數據,隨后安排第二天的調度任務,并下達給相關風電場。第二天,調度中心根據預測與實際的差距,以電話或者電子留言的方式通知風電場及時更改發電量。與我國不同的是,如果風電場減少發電量,會得到財政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