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公眾溝通工作,要靠宣傳到位,贏得信任。在國際競爭較量背景下,當下中國圍繞經濟發展道路爭奪民心的輿論戰客觀存在,不重視就吃大虧。必須切實抓住民眾心理糾結點,有的放矢解扣子。如民眾對核電擔憂主要集中為“三核”問題,即核廢料處理、核事故應對和核打擊防護(指恐怖襲擊或戰爭打擊核設施)。要運用新穎有效的傳媒手段、技巧和辦法,傳播科學,澄清事實,消除各種誤解。
二是從中國核電發展的客觀要求出發,正確把握國家核工業體制及企業改革的特點和方向原則。核工業地位特殊、位居要害,是國家政權的“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中的安全基石、戰略命門,如何改革非常敏感。
從產業特點和發展戰略考慮,核工業改革應著眼“四個有利于”,即有利于加強我核戰略力量,有利于提高核能領域自主創新能力,有利于“走出去”打天下,有利于黨對國家核安全的有效掌控和社會主義政權的長治久安。在這些原則下,目前“聯合”比“混合”更重要,“統”比“分”更緊迫。上世紀80年代起陸續形成的我國核工業分散內耗、重復建設的狀況亟需改變,應盡快通過改革,加強資源整合,聯合壯大力量,統一協調,以利實現國家戰略。千萬不要在改革中趕浪潮、圖形式,干“為混合而混合”的事。核軍工和民用的核心科研生產企業技術密級高、軍地通融性強,不可簡單分割,必須堅持國有獨資;其他企業如需吸收社會資本參與,實行混合制爭取上市,也必須保證國資絕對控股,把中國核工業的國際競爭力、影響力和國家控制力、抗風險能力擺在突出地位;在改進公司法人治理機制中,必須毫不動搖地加強黨的領導,充分體現民主管理優良傳統,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企業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