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從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來看,風力發電成本在可再生能源中最具性價比。”國際能源署可再生能源項目總監PaoloFrankl近日表示,相較于傳統能源發電,目前全球部分地區陸上風電已經具備較好競爭力。
“目前,從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來看,風力發電成本在可再生能源中最具性價比。”國際能源署可再生能源項目總監PaoloFrankl近日表示,相較于傳統能源發電,目前全球部分地區陸上風電已經具備較好競爭力。
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近期報告顯示,目前G7國家可再生能源發電產業首次取得里程碑式突破。
報告指出,即使在剔除政府補貼情況下,英國和德國風能發電成本和傳統化石能源發電成本相比也是最低。
據英國能源和氣候變化部今年9月發布的統計數據,該國今年第二季度發電量中,可再生能源發電所占比例已經超過25%,首次超過煤炭。
綜合成本以及碳排放量等因素,陸上風電在英國已經成為性價比最高的可再生能源。
除英國外,目前德國陸上風力發電成本(80美元/兆瓦時)已低于天然氣(118美元/兆瓦時)和煤炭(106美元/兆瓦時)。
全球風能理事會理事長KluasRave表示,隨著全球能源的快速變化,可再生能源尤其是風能和太陽能越來越具有競爭力,在過去20年間,可再生能源的開發成本一直以不同程度的速度下降,2015年全球范圍內的風電裝機已經達到約400吉瓦。
據全球風能理事會、國家能源署等機構預測,到2020年全球裝機容量將會翻倍,從400吉瓦增加到800吉瓦左右。
全球陸上風電成本持續走低
從彭博新能源財經發布《2015年第三季度全球市場展望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對全球陸上風電短期以及中長期的預測中,不難看出世界風電業已駛入快車道并向成為主流能源過渡。
值得關注的是,報告顯示2015年上半年全球陸上風電新增裝機達到15.8吉瓦,其中就有9吉瓦來自中國。
對于我國掛檔加速的風電產業,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如果要實現2020年,中國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的目標,大力發展風電是毫無疑問的。
在林伯強看來,核電建設周期長以及水能可能受潛能和工期限制,短期來說風電和太陽能對完成2020年目標所作出的貢獻應該是最大的。
目前就陸上風電開發成本來說,全球陸上風電平均度電成本降至約83美元/兆瓦時。
而部分地區煤炭和天然氣發電成本不降反升。
記者梳理發現,美洲煤炭發電成本已經接近75美元/兆瓦時,歐洲達到約105美元/兆瓦時,可見全球陸上風電平均度電成本已極具競爭力。
彭博新能源財經高級分析師周憶憶介紹,就平均度電成本最低的地區而言,拉丁美洲以及北美洲如美國、加拿大等國憑借其資源優勢占據領頭羊的位置,歐洲地區尾隨其后。
而成本最高地區仍出現在亞洲地區。
“亞洲地區和歐美地區的度電成本差距實際還是資源以及發電量問題。”林伯強表示,東南亞地區風資源相對于北美、拉丁美洲來說存在很大差距。尤其東南亞地區風速條件差以及前期項目開發成本高,平均風電容量系數30%都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