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用性待考
據一位技術人士推測,維斯塔斯3兆瓦機型在中國市場的未來應用主要是三個方向。“一是‘三北’地區,二是安徽、蘇北等地形簡單的中南部地區,三是海上。但目前而言,‘三北’棄風限電嚴重、新增項目受阻,而國內海上風電仍未真正啟動。維斯塔斯3兆瓦機型在中國的應用前景有待檢驗。”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決定機組發電性能一個最關鍵指標是單位千瓦掃風面積,因此,在機組總容量一定的情況下,要達到提高發電量的目的,最直接的做法就是把風輪直徑變得越來越大。目前,在國內風電場建設審批過程中,嚴格限制項目總容量。在限定了風場容量的條件下,業主為了獲得高的投入產出比,也只能選擇把風輪直徑做大。而以單位千瓦掃風面積這個指標來衡量,V136-3.45 MW在發電量方面并不占優勢。
“風機是很強調適用性的裝備,V136-3.45 MW是一款很先進的機型,但在中國一些風資源區,不一定能比2兆瓦機型經濟性更好,如果把這款機型放到歐洲,或許能發揮其更好的效果。”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相比歐洲大部分地區,中國中南部的風資源區,地形條件更為復雜,風速更低。”
此外,多位受訪人士認為,中國陸上風電在未來很長時期內,2-2.5兆瓦機型仍然是經濟性最好的選擇。
有分析人士向記者表示,“V136-3.45 MW不一定是為中國市場度身定制的,而是著眼于全球市場需求。中國風資源區地形復雜、風況各異,僅靠一個平臺、一款機型很難改變其在中國市場的占比格局,對于維斯塔斯來說,或許只是把其最先進的產能放在中國而已。”
細節致勝
“不過,維斯塔斯3兆瓦風機在中國實現本地化生產,肯定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成本,有利于提高維斯塔斯在中國風電市場的競爭力,同時也為國內同類產品樹立了標桿。”一位風電業內人士評論說。
在該人士看來,從技術上說,V136-3.45 MW的確有不少亮點。比如,配合其大直徑分瓣式塔筒的設計方案,該機組可以在低風和有限土地的限制條件下,提供最優的發電量。再如,該機組具備除冰功能,可通過風機監控系統對機組進行實時監控,有利于機組減少結冰損失,降低結冰風險,在結冰條件下增加項目的經濟性。
在維斯塔斯天津生產基地,記者聽到這樣一個細節:大多數國內風電機組的箱變都安裝在風機的機艙外,唯獨維斯塔斯的箱變安裝在機艙內。據說,這樣可以最大限度減少電能的線損。
“能降低的線損或許微乎其微,但把箱變集成在機艙內,我認為一個最大的優勢是,風機在出廠時,可以接受維斯塔斯嚴苛的性能測試。維斯塔斯的測試中心在風電業界頗具權威。采用高加速壽命試驗等技術,對整個機艙進行檢測,可以確保風電機組的高可靠性。”一位國內整機商相關人士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