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30日,由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主辦的“中國中東南部風電開發研討會——低風速地區及分散式風電開發的機遇與挑戰”在湖南省株洲市舉辦。明陽集團積極參加各環節的討論,和與會嘉賓圍繞“低風速風電”和“分散式風電” 兩大主題進行了深入交流。
大會現場
“十三五”期間,中東部和南方低風速地區將成為我國風電持續規模化開發的重要增量市場。值得一提的是,明陽的低風速機組也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會上,副總裁楊璞表示,由華電湖北發電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湖北武穴大金風電場,使用了40臺明陽MY2.0-121/85型機組,項目容量80兆瓦。從2015年12月29日并網發電以來,在平均風速5.0米/秒的情況下,年等效滿發2066小時,機組可利用率99.3%,居同區域同資源條件下低風速風電場前列。不僅如此,明陽還針對超低風速、山地區域特有的氣候、風況、地形條件等自然環境特征,專門研發了MySE系列大容量半直驅機組,相對于其他類型機組,可以進一步確保平價上網時代風電場發電量的整體提升。
除此之外,楊璞還介紹到,明陽一直在積極推進海上風電戰略。經過近十年的積累,明陽在海上風電的技術研發、產業鏈打造以及全生命周期服務等方面具有一定競爭優勢,已推出MySE5.5~7.0MW定制化的半直驅海上大風機,不僅可以拓寬海上風資源開發的范圍,還可有效支撐廣東以及中國海上風電的發展。未來,明陽會繼續加快開展大功率海上風電機組研發和海上風電裝備制造基地建設,努力打造千億級海上風電高端裝備產業集群,助推產業升級和能源結構優化。
說起分散式風電,其實明陽很早就進行了分散式風電技術的研究。我國第一個按照標準規范建設的分散式風電項目——華能新能源定邊狼爾溝分散式示范風電場,安裝的就是明陽MY1.5Se-82/65型機組。該項目在2011年完成吊裝,于2012年2月正式投入運行。憑借幾年耕耘,明陽在分散式風電方面已積累一定經驗。如今,基于對電網與機組相互耦合特性的深刻理解,明陽的機組電網適應性已獲業界認可。會上,華能新能源總經理助理張曉朝介紹,狼爾溝分散式風電項目的開發成果獲得首屆中國電力創新獎二等獎、華能集團科技進步一等獎、中企聯、中電聯管理創新二等獎,還獲得多項國家專利。
明陽集團首席技術官張啟應參加高峰論壇
在“高峰論壇二:CEO論壇-技術與成本的天平”中,針對主持人提出的“十三五”期間我國該如何因地制宜做好風電發展規劃,如何提升低風速復雜環境條件下風電整體技術水平等一系列問題,首席技術官張啟應表示,低風速風電場開發推動了中國風電技術和管理理念方法的發展進步。隨著風機總體系統技術和新材料等新技術的應用,風輪直徑增大和載荷增加之間的關系已經突破了傳統認知。未來,想要在現有低風速風電場投資經濟模型下實現預期收益,必須使用大兆瓦、高效率、小體積、低重量等優勢的風電機組。
同時,為使風電在有形的規則內健康有序發展,“十三五”期間各部門要轉變發展思路,建立協調機制。在“高峰論壇一:政企論壇-協調發展不是口號”環節,明陽集團旗下北京潔源新能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魚江濤認為,中東南部低風速區域將是分散式接入風電項目建設的主戰場。分散式風電的核心不是技術問題,也不是簡單的建設模式的變化,而是風電開發思路和整個風電行業理念的轉變。同時,他認為投資企業應該實現從發電企業到綜合能源供應商的轉變。
明陽集團旗下北京潔源新能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魚江濤參加對話環節
此外,總工程師賀小兵、大風機市場總監吳濤分別以“基于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超低風速風電場解決方案”和“大風機驅動能源未來”為題發表了演講,詳細介紹了明陽的機組定制化設計總體設計思路以及MySE半直驅機組結構設計的優勢。
作為全球領先的智慧能源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明陽將通過前沿理念、創新技術、商業模式實現智慧能源創新引領,在中東南部低風速地區實現能源普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