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碳信用網站(CarbonCredits)發布題為《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面臨巨大反對》的文章指出,在世界貿易組織(WTO)舉行的貿易政策審查(TPR,Trade Policy Review)會議上,歐盟CBAM機制(也稱歐盟碳關稅)受到一些國家的反對。
WTO舉行會議審查包括CBAM機制在內的歐盟貿易政策
在世界貿易組織(WTO)為歐盟(EU)組織的第15次貿易政策審查會議上,特別審查了CBAM條例。世界貿易組織共收到來自41個成員代表的1600多個寫好的問題,并在會議開始前回復了其中的1300多個問題。
在該次審查會上,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對歐盟的貿易和投資政策趨勢和這些政策2020年以來的影響進行了全面審查和評估。
在所提問題中,歐盟CBAM機制引起了各成員的極大關注,尤其是來自中國的反對。
CBAM覆蓋的范圍
CBAM旨在為歐洲工業提供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從而鼓勵全球碳減排。CBAM機制為歐盟綠色協議( EU Green Deal)的一個關鍵因素,是歐盟有關碳定價的最新政策建議之一。CBAM的目標與歐洲到2030年將溫室氣體排放降低55%的FIT for 55目標相一致。也將與歐盟的碳排放交易系統(EU ETS)平行運作,并逐步取代歐盟排放交易體系碳配額的自由分配。
2023年5月,歐盟CBAM機制最終立法通過并正式頒布。(歐洲議會投票通過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

CBAM是歐洲Fit for 55一攬子計劃的組成部分
根據CBAM機制,歐盟進口商必須購買與貨物隱含碳排放有關的CBAM證書。這么做的目的,是防止有公司將其生產轉移到歐盟以外從而逃避氣候監管成本,形成碳泄漏風險。
CBAM將主要影響一些碳密集型行業的某些產品,包括:
鋼、鐵
水泥
化肥
鋁
電力
氫能
鋼鐵下游產品等
此外,到2030年,所有歐盟排放交易計劃(ETS)覆蓋的產品和國際運輸的排放都將屬于CBAM覆蓋的范圍。
雖然對歐盟而言發布碳價格政策的出發點有利于碳減排,但該計劃也會在國際上面臨明顯的反對聲,特別是一些還對化石燃料嚴重依賴的國家。為了預測哪些國家最有可能反對CBAM,研究人員開發了CBAM反對指數(CBAM Opposition Index )。
CBAM反對指數基于以下五個主要因素建立:
與歐盟的貿易情況:與歐盟貿易量越高,越有可能反對CBAM,因為CBAM將導致潛在的成本增加。
碳強度(Carbon Intensity):對化石燃料依賴越嚴重,越可能反對,因為CBAM機制可能降低產品的競爭力。
世界貿易組織爭端因素:在WTO發起爭端的過程可能會引發對CBAM的挑戰,因為CBAM必須符合WTO的規則。
公眾對氣候變化的看法變化:如果國內公眾對氣候變化的輿論在減弱,則政府可能會反對像CBAM這樣的措施。
創新能力因素:具有強大創新能力的國家可能不太可能反對CBAM,因為這些國家有能力減少碳密集型生產的占比。
總體而言,如果一個國家的反對指數得分越高,其反對歐盟建立CBAM的可能性就越大。分析表明,以下10個國家最有可能反對CBAM:
伊朗 100
烏克蘭 99
美國 96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 94
埃及 89
中國 88
印度 86
哈薩克斯坦 86
俄羅斯 82
白俄羅斯 82
中國明確反對CBAM的實施,認為CBAM背離了各國商定的國際交易原則和規則。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2022年與歐盟的雙邊貿易額為8473億美元。中國認為,CBAM未能與《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巴黎協定》以及WTO規則的各種原則相一致。中國認為CBAM機制可能會歧視進口產品,限制市場的準入,特別是來自WTO中發展中成員的產品。中國還引用非洲氣候基金會最近研究報告表示,CBAM每年將給非洲國家造成250億美元的損失。在另一項分析中,CBAM可能會影響到價值80億美元的印度出口,特別是鋼鐵和鋁業的出口。(參考:中國要求在世貿組織框架下討論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
在2026年至2034年的9年時間里,CBAM機制將與歐盟ETS免費配額的逐步淘汰同步進行。作為歐盟促進全球綠色經濟的頗具雄心的步驟之一,CBAM機制的未來取決于全球各國對它的接受程度,特別是像中國這樣的重要貿易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