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大型風機則相對簡單些,既有試驗風電場,也有數據自動記錄和傳輸系統。
近年來,國內大型風機制造商均采用從國外引進技術在國內消化的策略,此前國外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檢測與認證體系,國內的認證機構可以借鑒,尤其在國家財政政策的扶持下,無論認證機構還是大型風機制造商均有利潤空間,加之國內大型風機零部件也已產業化,這都為大型風電設備認證制度的實施提供了利好條件。但是,中小型風機在成本的壓力下難以采用先進的技術,有些更是采用最簡單的方式來面對最惡劣的自然環境。同時,由于產品品種多元化,也為認證共識的達成帶來了難度,延緩了認證實施進程。
費用高,企業難以承受。認證費用對中小型風電機組制造企業來說是一筆難以承受的成本。一臺小型風機認證并不比一臺大型風機認證簡單,比如型式認證,除了設計評估,還涉及功率特性測試、噪聲測試、疲勞強度測試及機械載荷測算等,完成這些程序僅認證機構的成本就在20萬元以上,這對小風機制造企業來說是一筆很大的費用。
缺乏有力的認證支點。我國尚未建立中小型風機檢測、認證的公共平臺,在沒有得到政府項目支持的情況下,僅靠認證機構個體的投入難以支撐中小型風電認證技術研發進程。中小性風機制造商的產品開發后想做型式試驗都無法實現,這也使一些中小型風機制造商的產品沒有進行型式試驗就直接推向了市場,埋下了質量隱患。如果有公共試驗平臺,有關中小型風機產品檢測費用就會得以降低,那么中小型風機制造商的認證需求就可以實現。
認證用標準還不完善。目前,國內標準有GB17646-1998《小型風力發電機組安全要求》等,國際標準有IEC61400-2:2006《小型風力發電機組設計要求》等。現行的國家標準已經不適應現在的行業發展要求,IEC61400-2ed.2是現行的小風機最新IEC標準,目前我國正在轉化成國標,有望成為今后小型風機認證用主要標準。國標的風力發電機噪聲測試和功率特性標準都是等同采用IEC的相關標準,IEC的現行標準都已經更新,如何平衡GB和IEC之間的差距是一個難題,需要認證機構和中小型風機企業共同探討。
多方聯動推進實施
中小型風電機組認證制度的建立和推進是一項系統過程,涉及方方面面,只有多方聯動,才會真正促進中小型風機認證制度的落地和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