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風車,洋氣浪漫的人會想起荷蘭,南方鄉村里的人或許會想起一種分離飽滿谷子與空癟谷子的農用工具。而江蘇大豐市除了擁有“麋鹿之鄉”的美稱之外,還同樣被打上了風車的印記。漫步灘涂,那一排排迎風轉動的白色風車,呼嘯的風聲中響起一陣渾厚的電機啟動聲,巨大的菱形葉片在藍天白云中劃出一道道美麗的弧線。
大豐市地處黃海之濱,是長江三角洲的北翼,其沿海開發一直是城市發展的強力抓手,而這其中風電是相當有優勢的一項。
在石油資源形勢日益嚴峻的情況下,世界各國都將眼光投向了海上風力資源這個巨大領域。歐洲多個國家已經建立了多個規模巨大的海上風力發電廠,中國也逐漸進入海上風力發電領域。
“傳統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氣等,它們的形成往往需要數十億年,而風能是永遠不會枯竭的。”在大豐市風電研發展示中心,工作人員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在這里記者了解到,風可以分為季風、臺風、龍卷風、山谷風、焚風等。早在兩千年前,人類的祖先就已經開始利用風能為生產生活服務,如用風車汲水、磨面,利用風力驅動帆船等。隨著科技的進步,目前風能主要用于發電。
大豐市擁有豐富的風力資源,廣闊的風場面積是其獨特的優勢。大豐擁有112公里的海岸線和5000平方公里的海域。在這其中,約有4000平方公里的海域可規劃風電場。據了解,自2004年以來,大豐在沿海及近海陸續安裝了15座測風塔,收集了大量的風資源數據:海上風功率密度等級為4級,湍流強度處于較低水平,風電場滿發利用小時約為2500小時,可利用小時為8031小時,屬于風力資源豐富的地區。據工作人員介紹,大豐海域中水深負5米以上的海上潮間帶約2000平方公里,深在負5到負20米的淺海2000多平方公里,適宜開發建設大型潮間帶及近海風電場。
為了充分發揮風能豐富的優勢,近年來大豐把風電產業確立為主導發展產業,加快風電場項目建設。大豐市提出了用資源招項目、用資源引產業、用資源換發展的發展思路,立志打造中國風電產業基地。2011年初,大豐市委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編制風電產業發展規劃,從海洋水文、工程地質、介入電力系統、環境保護及建設用海等方面進行了綜合研究,大豐對于風電裝備制造業的發展也倍加重視,圍繞風電產業鏈尋找項目,圍繞風電做大產業。大豐風電規劃總量600萬千瓦,占江蘇省的1/3。
為了促進風電產業的快速高效發展,大豐市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跑遍全國各地,帶頭敲門招商,與國內風電制造的大型企業反復商談,以引進更優更好的項目。大豐市還建設了10平方公里的風電產業園,完善基礎設施配套,確保項目順利落戶。短短兩年時間內,金風科技(002202,股吧)股份有限公司、南車電機有限公司等一批大型企業與大豐市簽署了合作協議,年財政收入45億,擁有300萬千瓦的生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