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國家發改委就電煤價格并軌方案征求各方意見,最新方案是并軌后的中長期電煤合同由供需雙方協商定價,而無基礎價一說。這意味著電煤價格將徹底走向市場化。此外,包括推行競價上網、大用戶直購電也有望成為改革的配套政策。
新方案中明確指出,取消電煤重點合同,用中長期合同取代之,中長期合同期限在2年以上,國家發改委為此將專門出臺一個《煤炭中長期合同管理辦法》;中長期合同價由煤電供需雙方協商確定,即國家不設置前置性基礎價格,價格由企業自主協商;電煤價格改革有一整套方案,除了電煤并軌機制外,鐵路運輸和電價也有配套措施。
所謂的大用戶直購電,主要是指工業用戶能夠直接與上游發電企業協商確定電價,而不像現在這樣從國家電網手中購電,且電價完全由發改委說了算。
張夏是西北某熱電廠煤炭采購員,他坦言,發電企業的虧損愈發嚴重了,“幾年前就一直虧損,特別是火電廠,更是個個虧損,我們廠去年虧損了100%多,這也就是說,我們廠現在的資產即使全部抵押給銀行,也彌補不了全部虧損的窟窿。”
對于電煤并軌,電廠有著不少擔心,“廠里一直在討論著這些事情,但大家始終覺得有點茫然,配套政策該怎么執行?煤價繼續上漲,電廠何以為繼?大用戶直接購電,價格上也可能會出現爭議。”張夏說。
韓曉平同樣提出了自己的擔心,“中長期協議要電網和發電企業簽才可以,如果電網公司和發電企業沒有中長期協議,那怎么執行都是個問題,可是要和電網公司簽協議,電網公司又不是法人,沒法簽協議,連簽合同的主體都沒有,中長期協議要怎么執行呢?”
宛學智同樣不看好電煤價格并軌,雖然電煤價格并軌是解決煤炭市場、電力市場的重要措施,卻并非唯一的備選方案,也并非最佳舉措,“如何實現售電市場化、煤價市場化才是電力行業面臨的重要課題。”
林伯強覺得,電煤價格并軌,從短期來看,對電廠似乎不太好,但從長期來看,對電廠有好處,“我的建議是電企應該把注意力集中在煤電聯動上面,然后全心全意說服政府實行煤電聯動。”
電改核心在破除壟斷
實際上,電改一直處于公眾的視線之內。2012年4月,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劉振亞曾公開表示,堅持輸配電一體化和電網調度一體化,配售分開,售電市場化。觀點一出,就引發了激烈的爭議。
宛學智認為,電力行業改革的核心是破除壟斷,“我國發電端、輸電端、變配電端、售電端均存在嚴重的壟斷現象,國企、央企、行政干預的跡象非常明顯,嚴重阻礙了電力改革進程的順利開展,制約了電力行業的高效率運行,壟斷不破,電力獨立調度無從談起。”
對于電改最困難的是什么,林伯強認為,現在電力體制改革的難點是電力市場要不要建立的問題。廠網分開,主輔分離,都是為了競價上網,為了最終建立電力市場,那么問題關鍵是電力市場是否可以建立,“電力市場最重要的因素是價格,現在價格由政府制定,因此現在下一步電力改革首先要問政府,電價能不能動?如果政府說能,我們就可以建立電力市場。反之,我們就沒有市場,怎么改革都沒用。”
林伯強對階梯電價的改革持肯定態度,他認為階梯電價是電改中最成功的,“雖然階梯電價體量占得很小,但改一點點都是很大的進步。”即使這樣,他認為這和電力市場化還差很遠,“這不是市場化改革,電價還是政府定的,并不是根據市場來決定電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