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高速發展期后,國內風電產業發展速度逐漸放緩。但有識之士認為,這種放緩意味著理性回歸,對于風能資源豐富的省份來說——
龍江大地冷風吹起,到了“貓冬”季節,但此時卻是風力發電的好時期。在黑龍江省風力資源豐富的東部和西部地區,一個個白色的風電機組正在快速運行。經過2007~2010年的高速發展期,國內風電產業發展速度開始放緩,雖然多家風電產業上市公司業績大幅下滑,但在很多業內人士眼中,這種放緩意味著理性回歸,風電投資的腳步不會停止,而是將會更加穩健從容。
風電產業重新洗牌
10月,黑龍江辰能投資集團在方正投資7.2億元的風電發電機組正式發電。這不是辰能投資的第一個發電機組,但卻是辰能在風電領域自主建設的第一個項目,因此辰能上下格外興奮。
回想起方正項目的投資過程,辰能集團投資部部長李勁松有很多話。2006年,風電投資驟然升溫。綠色能源、政策扶持、潛力巨大、門檻低利潤高,風電領域在一開始就帶著多種誘惑。黑龍江省風能資源豐富,投資者趨之若鶩。既有華電龍源、大唐這樣的大型央企,也有很多小型民企,各方諸侯各顯神通,逐鹿龍江。“由于國家各項政策還沒有跟進,很多沒有風電背景的民營企業也來跑馬圈地,幾乎誰先測風,誰就能拿到建站許可。”李勁松說。
辰能集團對風電領域心儀已久。2007年4月,在方正投資的中宇風電公司急于尋求合作伙伴,辰能乘機而上,雙方交叉投資各占50%股份,辰能擁有了近5萬千瓦的風電裝機能力。
那時風電行業的利潤很高,平均收益率為14%,而火電、水電行業的收益率僅為6%。然而初始建設動輒數億的投資和隨著大批項目的上馬風電行業利潤逐漸回歸等多重原因,使原本就勢單力薄的民營企業逐步退出風電領域。這恰好給大型企業提供了重新洗牌的機會。以辰能為例。辰能與中宇泰達在黑龍江省的12個風能項目都展開了合作。2011年,中宇泰達宣布退出風電領域,辰能全盤接手。通過這次收購,辰能獲得了80多萬千瓦的風電資源開發權,在電力能源權益裝機總量上,實現了32萬多千瓦的能力,占全省10%,辰能一躍成為省內電力能源領域的前三甲企業。
風電發展理性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