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們第一個投資的項目經歷五年時間才得以實現運轉,而且風電行業依然面臨著并網、限電等難題,但是在突破政策瓶頸后這一切便可迎刃而解。”李勁松提出了自己的觀點。這也是很多業內人士的看法。“十二五”期間,我國將爭取使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達到11.5%,風電將成為重點開發對象。隨著能源消費結構的改善和節能減排的推進,風電作為技術最成熟、發展最迅速的新能源,極具發展潛力。這種觀點在國家發改委上半年的審批項目中也可以得到佐證——今年1~6月,發改委共審批通過了1562個項目,除232個海外需審批項目和352個以工代賑項目外,包括水、電、氣在內的公用事業項目占比最高,達到74%以上。風電、水電等節能環保產業承載了“穩增長、調結構”的重要任務。
據業內人士分析,在經歷風電產業的迅猛增長后,國家為進一步規范風電行業的發展,收緊了風電項目的審批權,并提出了更加嚴格的風電并網標準。這些舉措進一步提高了風電產業的技術門檻,也增加了風機制造企業的成本。宏觀經濟環境帶來的原材料價格上漲以及資金壓力削弱了風機制造企業的盈利能力。所以雖然風電行業的發展將進入一個穩定的發展期,卻顯然已經和“迅猛”、“暴利”等字眼無緣。據分析,風電產業下一步的發展方向應當是由數量向質量轉變,由集中開發向分布式發展轉變。據悉,為突破風電并網瓶頸,國家在“十二五”期間將改“建設大基地、融入大電網”的模式為“集中+分散”的方式,發展低風速風場,并鼓勵分散接入電網。可以預計,此輪調整有利于風電發展的理性回歸,風電產業將進入可持續發展的新階段。
風電投資正當時
“風電領域仍然是我們今后在新能源板塊投資的主要方向之一。”辰能集團董事長王智奎解釋說,風電行業的利潤降至6%,趨同于電力行業的平均收益,這種回歸,反而更讓人心安。黑龍江省是全國風能資源最豐富的省份之一。據測算,風能資源技術可開發總量23萬兆瓦,可開發利用資源儲量居全國第三位。預計到2015年,黑龍江省風電裝機容量將達到420萬千瓦,占全省需發電容量預測值的25%;2020年將達到720萬千瓦,占全省需發電容量預測值的30%。若考慮特高壓電網、抽水蓄能電站建設以及“北電南送”的進一步實施,預計2020年南送電量達到500億千瓦時,黑龍江省風電裝機規模可達1020萬千瓦。由此可見,未來若干年內黑龍江省風電發展仍將保持較高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