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妨投資
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宋智晨在接受《中國投資》記者采訪時稱,特高壓和分布式發電并存的多元化電網格局將帶來巨額投資市場。
業內人士分析,“十二五”期間,國家電網主要發展兩頭,一是大電網、骨干電網的傳輸問題,一個是解決目前電網的薄弱環節——配電網,智能電網建設作為一個主題貫穿電網建設的所有環節。因此電網的投資將向特高壓、智能電網、配網等環節傾斜。
近期,中機院機電市場研究所發布信息稱,預計在“十二五”期間國家將新建特高壓變電站37座,特高壓交流預計總投資將達3000億元。其中,線路投資1600億元,變電站設備總投資1400億元。預計“十二五”期間將有9條±800kV特高壓直流線路投運,另外2016年有2條±800kV直流線路投運,這兩條線路按交貨50%測算,則“十二五”期間±800kV特高壓直流線路將達2100億元,特高壓直流設備總投資900億元。這樣推算下來,“十二五”期間特高壓交流和直流設備市場金額大約2300億元,平均每年460億元。
此外,根據《分布式發電管理辦法》初稿,分布式發電方式有:總裝機容量5萬千瓦及以下的小水電站,接入電網電壓一般在35千伏及以下的風能、太陽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發電,除煤炭直接燃燒以外的各種廢棄物發電,多種能源互補發電,資源綜合利用發電,規模較小的分散性天然氣冷熱電聯供等。
據了解,由于天然氣管網發展和天然氣燃料的良好環保性能,以天然氣為燃料的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熱電聯產系統是目前國際分布式能源的主要形式。
中金公司預計,因天然氣分布式能源投資2020年達5000萬千瓦目標,以每千瓦需3500元投資計算,未來10年需要發電設備總投資1575億元。
宋智晨告訴《中國投資》記者:“雖然特高壓爭議未停,但是隨著國家電網的力推,特高壓項目在未來仍會大規模上馬。同時,分布式發電的日益增加也將會使中低壓領域的電力設施建設提速,電力設備制造廠商營收狀況會有明顯改善,各路資本也將通過多種方式涉足,電網領域有望形成“群雄逐鹿”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