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雄心勃勃的海上風電“十二五”規劃現在面臨不少難題。
在6月19日舉行的2013上海國際海上風電及風電產業鏈大會上,中國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以下簡稱:水電總院)副總工程師易躍春稱,“目前中國海上風能資源評價工作還未系統開展,海洋水文測量、海底地質勘查工作也較薄弱,且這些工作條件艱苦、周期長,影響了海上風電工程建設的順利推進。”
“即使目前國家已批復前期工作的395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到2015年全部建成,實現國家500萬千瓦的‘十二五’海上風電規劃目標也困難。”易躍春說。
根據“十二五”規劃,到2015年,中國海上風電裝機規模將達到500萬千瓦。這意味著,中國計劃用五年的時間,超越歐洲此前20余年的發展。
“海上風電項目不宜招標”
水電總院是受國家能源局委托的全國風電技術歸口管理單位。易躍春稱,海上風電開發成本高、風險大,目前中國還尚未形成合理的海上風電電價政策。各主要能源投資集團因投資收緊,收益較差或不明確的電價項目難以獲得資金支持,海上風電項目前期工作推進緩慢。
“海上風電開發涉及多個領域,各部門對發展海上風電的認識不一,各地相關職能部門實際執行管理標準不一,從而加大了前期工作周期。”易躍春稱,“目前海上風電項目海域使用論證許可、通過海洋環評、通航安全論證的周期一般需要兩年以上。”
可查資料顯示,目前,全國17個海上風電項目前期工作已經獲得國家能源局同意開展,總裝機容量395萬千瓦,主要分布在河北、江蘇、上海、福建、廣東、浙江等省市。正在開展前期準備工作,爭取國家同意開展前期工作的項目有28個,總裝機容量850萬千瓦。
不過也有好消息,中國政府已要求將新能源審批權下放給地方,這或許將加快審批速度。“現在國家能源局已經將新能源審批權下放給地方發改委了。地方發改委審批應該會比國家能源局審核要簡單一些。”上海東海風力發電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開華稱。
上海東海大橋海上風電場二期工程預計下半年“開工”,項目裝機11.66萬千瓦。張開華透露,“(這個項目的上網)電價應該在0.85元/度或者0.86元/度,不過還沒批下來。”
在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張開華呼吁政府能夠對風電產業松一些。對于尚不成熟的海上風電,采用招標方式并不妥當,“招標得是成熟的才能招標。不成熟的,招標沒意義。比如招標建宇航飛船,這個怎么招?不成熟的東西,政府就要托底,否則大家在低價的情況下就亂做。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我們國家的一些海上風電制造商,在國內賣的和他們在國外賣的東西不一樣。國內喜歡最低價,于是拼命降低成本。但是到了國外,他們就很注重質量。”
“盲目擴張會使產業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