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銳風電副董事長、副總裁陶剛
中國風電行業,風光過,也黯然過。頂著裝機容量世界第一的桂冠,也面臨棄風窩電并網難,以及產能過剩的困擾。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當下,風電企業如何筑夢未來,打造中國綠色力量?9月9日,華銳風電副董事長副總裁陶剛就風電未來發展與網友在線交流。
[華銳風電副董事長、副總裁陶剛]中國在過去“十一五”期間風電取得了非常快的發展,截至到2012年年底我們的裝機容量已經達到7021萬千瓦,投入并網運行的已經達到6200多萬千瓦,這在全球都是排在領先地位的,正如你剛才所說的,我們用五年的時間趕上了美國或者歐洲十幾年的發展,同時在去年我們實際的并網發電量風電已經達到1004億千瓦/時,風電已經成為繼煤電和水電之后目前在中國第三大電力來源,所以說在過去的六到八年左右是中國風電發展的黃金階段,主要是得益于政府中策的引導同時也是風電企業進行了很多的投入和努力,使風電在中國取得了突破性的長足的發展。
當然,正如您剛才所提到的,現在風電產業類似于光伏或者其他行業,也面臨著很大的壓力。一方面從市場上來說,增速放緩。在“十一五”期間您看它的增長速度、裝機容量每年都是翻番甚至翻兩番的速度在高速發展,但是從2011年開始它的發展到了一個瓶頸,當然也是因為它的裝機容量也就是這個基數已經非常大了。
另外,從各個公司的財務狀況來看,其實不單是中國企業,包括全球的一些風電企業,從前年或者說特別是從去年到今年開始都普遍出現了全行業的虧損,它面臨市場、價格包括利潤的雙重壓力,所以說也是面臨著非常大的挑戰。
我們現在變成了風電大國這是一個事實,但是離我們變成風電強國確實有一定的距離要走,還有一些問題和挑戰也要在發展中得到一些解決,主要是分以下幾點:首先是風電設備本身,的確中國的風電設備如果從單機容量上來看,中國風電從2005、2006年發展起來前我們都是千瓦級別的風機,之后我們與全球一樣正式進入兆瓦級風機時代,華銳作為中國首家1.5兆瓦裝機,之后推出3兆瓦、5兆瓦,我們在設備上已經處于全球領先。
其次,就是就風電場的運營和維護來看,我們現在也還缺乏一些經驗,因為剛才我們提到中國的風電大發展雖然歷史比較長,從第一臺小風機可以追溯到十年二十年前,但真正發展是從2005、2006年國家頒布可再生能源法之后,但是風電設備實際上是要運行二十年或者更長時間的一個長期的產出設備,所以除了設備本身外之后的運營和管理也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