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幾年的井噴式發展,中國的風力發電市場已經形成相當大的規模。毋容諱言,大躍進式的發展難免泥沙俱下魚龍混雜,這就產生具有中國特色的風電場的“短板”,形成了充滿誘惑的運行維護大市場。這既是業界應該慎行的問題,又是迫切解決的大事。
風力發電機質保期后運行維護大市場形成
“2006年開始,國家出臺鼓勵政策,我國風電裝機進入快速發展時代。據中科風電(北京)有限公司統計,2008年開始,數量陡增,從樣機到批量,截止目前,全國風機總裝機臺數量近7萬臺。按照每年新裝機量統計,結合目前的5年質保期慣例,2013年出質保期的風電裝機應有6600臺;而今年應有2200萬千瓦風電裝機出質保期,明年這一數字或達4400萬千瓦。”
隨著大批風機集中出質保,風電整機服務市場快速膨脹。原有的整機或業主的服務團隊,也紛紛參與到市場化的運維業務競爭中,如金風的天源科創風電技術有限責任公司、歌美颯的合作伙伴優利康達科技有限公司,中國風電的協和運維公司。同時,第三方服務公司也一起爭搶運維市場。有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風電運維服務市場將超過數百億元。
目前國內已裝整機,基于國內政策鼓勵,“大躍進”的數量暴增背后,已陸續暴露出大量的非理性質量問題,從中科風電近些年對全國數十種風機的服務經驗中發現,很多整機商,從技術引進,到批量,只用了兩三年時間,很多技術選型、工藝、裝配、安裝調試等等問題均未在工廠得到充分解決而暴露在風場。同時還有配套凌亂問題,很多整機商,國產化過程中,一個風場的設備配套種類近十種,對于供方溝通,備件儲備,質量控制,問題追溯等方面都存在問題,很大程度增加現場管理難度。而這些問題,大多整機商主要依托龐大的服務團隊處理,疲于應付;業主更是錢不少花,效果不佳。所以需要獨立的專業的第三方服務公司,來共同解決目前面臨的問題。
天源科創風電技術有限責任公司楊華則認為,國有性質的公司傾向選擇開發商獨立運維,或開發商與整機商或第三方服務公司聯合運維;而混合所有制公司或私人開發商則基本尋找整機廠或者第三方服務公司進行運維。“國企和央企等開發商風電場管理能力和相關技術水平更優,并有條件實現大量運維人員的儲備與管理;而混合所有制企業和私人開發商技術管理相較更弱,同時風電場運維人員的數量也會增大項目成本。”楊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