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海上風電技術可開發量很大,5-25米水深,50米高度,可開發的海上風電技術容量約為2億千瓦,5-50米水深,70米高度海上風電可開發量約為5億千瓦。但是考慮到通航、軍事、海洋環保以及其他特殊用海的問題,真正可開發的量還是有限的。目前我國規劃了三大海上風電建設基地,分別是江蘇、廣東和山東千瓦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還在遼寧、河北、上海、浙江、福建、海南等地規劃了百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以陸上風電規劃和建設速度為參照,海上風電開發規模大概不會超過1億千瓦,不包括深海風電。
“十二五”規劃提出,到2015年投入運行海上風電裝機容量500萬千瓦,2020年達到3000萬千瓦。但是,由于海上風電上網電價一直不明朗,加之海上風電涉及海洋部門、漁業、能源、國防等多個部門,風電場規劃與海洋功能區劃、海岸線開發規劃、國防用海規劃等協調難度大,海上風電進展緩慢,也出現了很多對海上風電的質疑。國家發改委近日正式下發《關于海上風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明確了國內海上風電的標桿電價:2017年以前投運的近海風電項目上網電價為每千瓦時0.85元(含稅),潮間帶風電項目上網電價為每千瓦時0.75元(含稅)。
電價的確定對于風電行業而言應是利好消息,尤其是非招標海上風電項目的并網銷售工作將更容易開展,企業、投資者興建海上風電項目的積極性也會更高。
第一批特許權招標項目的困惑
國家第一批海上風電特許權項目招標中,濱海近海風電場30萬千瓦時項目等4個項目均在江蘇省,總規模達100萬千瓦。江蘇省是海上風能資源豐富的地區,2020年目標為1000萬千瓦,其中陸上300萬千瓦,在潮間帶和近海700萬千瓦,年風電上網電量可達200億千瓦時。自2010年10月公布首輪海上風電特許權中標結果之后,將近兩年過去了,首批的4個項目均未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