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是冬季供暖期,“棄風”現象格外嚴重。供熱機組必須滿負荷運行,不能參與調峰。而風電大規模并網后,因風力不穩定,電網無法保證穩定安全運行,從每年冬季到第二年春季,內蒙古電網風電限發情況較為嚴重。
原因之二是,內蒙古距離負荷中心較遠,難以就地消納。業內人士分析說,蒙東、蒙西是“三北”地區中風電發展快、規模大的地區,但是用電負荷增長速度落后于風電裝機的增長速度,這進一步減小了風電就地消化的空間。
烏蘭察布市察右中旗地勢平坦,風能資源豐富,冬季和春季多西北風和西風,瞬時風速大于17m/s的天數為70天~80天。察右中旗可再生能源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人員介紹,最讓人無奈的問題是“發得出,送不出,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發出的電白白地浪費掉”。察右中旗風電規模總規劃為645萬千瓦,僅解決了128.5萬千瓦的送出,其余500余萬千瓦只能浪費。
龍源內蒙古風力發電有限公司目前項目運營中首先面臨的問題是限電,從投產到2013年年中因限電累計損失電量達4.15億千瓦時,年平均棄風限電比例約在20%,因此損失銷售收入近2億元,對企業經濟效益影響明顯。
此外,業內人士將棄風歸咎于內蒙古近幾年電力外送通道建設滯后。據內蒙古電力公司工作人員介紹,蒙西電網電力外輸目前僅有兩條外送華北電力通道,最大外送電能力僅為400萬千瓦,均為2008年以前建成,之后的6年間沒有增加一條外送通道。
棄風已成為影響內蒙古風電健康發展的突出問題。
破解“棄風”困局
如何解決棄風限電難題,夯實風電大區的未來?
加快特高壓電網建設,擴大消納市場,被業內公認為是內蒙古風電突出重圍的治本之策。面對“有電難送,有風難發”的尷尬,神華國華(錫林郭勒)新能源有限公司輝騰梁風電場場長郭偉有一個夢想,他希望在輝騰梁上建一條超高壓的電力外送通道,將“窩”在輝騰梁上的風電送遍全國。
“如果有一條超高壓的大型電力通道,我們的風電送進去就像水滴融入大海,再也不用擔心負荷的問題了。”郭偉告訴記者。
按照國家能源局發布的《2014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今年,京津冀魯將削減原煤消費合計1700萬噸;全國淘汰煤炭落后產能3000萬噸,關停小火電機組200萬千瓦;力爭實現煤電脫硫比重接近100%,火電脫硝比重達到70%。此種背景下,裝機總量全國第一的內蒙古風電得到了更多關注。
《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采用特高壓輸電技術,推進鄂爾多斯盆地、錫林郭勒盟能源基地向華北、華中、華東地區輸電通道建設。
令人欣喜的是,2014年5月,終于“守得云開見月明”。國家能源局下文批準建設蒙西至天津南輸電通道、上海廟至山東輸電通道、錫盟至山東輸電通道和錫盟至江蘇泰州輸電通道等4條特高壓送電通道建設。4條特高壓送電通道設計外送電能力共計3100萬千瓦。配套電力裝機4200萬千瓦,其中包括600萬千瓦的風電裝機。按規劃要求,上海廟至山東輸電通道2016年建成投產,其余3條輸電通道2017年建成投產。
自治區政協副主席、自治區發改委主任梁鐵城說,根據自治區“十二五”規劃,全區風電裝機規模要突破3000萬千瓦,隨著特高壓電網的建設,內蒙古在風電方面還有更大的文章可做。開展風電清潔供暖示范,是內蒙古解決棄風限電難題的另一個重要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