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奧概念和可再生能源結合
話說后天2022冬奧會申辦結果就將揭曉了,北京是否能夠繼2008年之后再度主辦奧運會就將在此時知道答案。不管成功不成功,《規劃》里可是真的把“低碳奧運專區”列為張家口著力打造的五大功能區之一。反正,今天發改委舉辦的《規劃》媒體通氣會上,發改委官員說申辦成功問題不大。
《規劃》對這五大功能區中的“低碳奧運專區”是這么說的:
按照舉辦“低碳奧運”的理念和要求,力爭2022年冬奧會前崇禮縣用能基本使用可再生能源,并逐步在示范區內推廣。
建設低碳奧運場館。以崇禮縣可再生能源電力作為奧運場館用電的主供電源,周邊縣區的電力作為輔助電源,實現奧林匹克中心和其他賽場用電100%采用可再生能源。建設4—6座10萬平方米級以上大型太陽能集中供熱站,實現奧運場館所有建筑采用可再生能源供熱。
推行低碳市政和交通。采用集中和分布式相結合供能模式,在崇禮縣辦公區、醫院、學校、公園、廣場等公共場所,用電用熱全部采用可再生能源。按照綠色、智能的理念,打造可再生能源交通運輸體系,專區內交通運輸全部采用可再生能源設施供能。
打造低碳民居。奧運村、崇禮縣城、主要風景區和周邊農村采暖全部采用可再生能源。奧運村和縣城按照集中為主、分散為輔的方式,供暖主要采用太陽能、地熱等熱源,其他區域利用分布式太陽能方式供熱。
《規劃》將帶來哪些投資機會?
《規劃》發展目標除了前述的30%和50%,還提出“可再生能源為代表的新興產業集群成為經濟增長新支柱。規劃期內,示范區以新能源、大數據、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為代表的新興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5%,2020年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例達到15%左右,2030年達到30%左右”。
落實到具體項目上就是“組織實施規模化開發、大容量儲能應用、智能化輸電通道建設和多元化應用示范”這四大工程。
1、規模化開發工程
高標準建設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按照規模開發和高效利用相結合、本地消納和合理外送相結合、電網建設和電源開發相結合的原則,在逐步提高本地消納比例的基礎上,由近及遠拓展消納范圍,減少棄風限電,持續推進風電大規模開發。
因地制宜建設太陽能光伏(熱)開發應用基地。充分發揮壩上地區面積廣袤、太陽能資源富集優勢,利用荒山、荒坡推進一批大型地面電站建設;遵循“綠色奧運、低碳奧運”的承辦理念,支持大型光伏企業在懷來至崇禮高速公路沿線兩側建設百萬千瓦級光伏廊道,啟動北京—張家口高速公路(張家口段)光伏電站及分布式儲能試點建設;探索通過擴大新能源應用促進區域工業綠色轉型發展試點工作;在各類產業聚集區,以及公共建筑、商業樓宇、居民社區、農村等區域,大力發展分布式光伏發電、風光互補,在城區全面實行綠色建筑標準,積極發展被動式超低能耗綠色建筑;著力推廣太陽能光伏農牧業,實現“光農”、“光牧”互補;積極實施國家光伏扶貧工程,在赤城縣先行先試,總結經驗后在示范區內推廣;快速推動尚義縣集光電、生態、旅游、度假為一體的大型太陽能示范園區建設。在壩上地區重點發展大功率太陽能光熱發電,重點推進一批光熱發電示范項目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