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目前能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并切合中國實際的風電整機設計、制造企業很少,這個實際是指中國風資源情況、電網情況、地域情況等。僅依靠國外風機機型的生產許可證生產的風力發電機,其原型是按照該國的氣候、地域、電網等條件設計的,應用到中國就會出現“水土不服”的問題,因此完全依靠它,遠不能滿足我國風電發展的需求。
第二,按照科學發展觀,堅持保證風機設備的制造質量。我國多數風電設備制造企業,進入風電設備制造領域時間很短,大多只有3年左右的時間,經驗不足,在目前風電大發展的形勢下,有些急于求成,有的樣機還沒有試運轉就已經拿到不少訂單,這樣就不能保證質量,質量無法保證的話,那么風電場將無法正常運轉。
另外,配套的關鍵部件(包括齒輪箱、軸承等)存在著質量不穩定、數量供應不上的問題,這樣也會使整機容易出問題。我們只要考察在我國獨資建廠生產風電整機的外企企業,如維斯塔、Gamesa、Suzlon公司以及生產關鍵零部件的ABB、LM公司等是如何看待質量問題的,就知道它們是如何嚴把質量關的,因此我們必須要向它們學習,切實保障產品質量。
第三,國內風電設備零部件企業,沒有形成專業化的有效分工與取得并應用國外經驗。零部件的專業化生產是提高風力發電機整機產品質量和降低整機生產成本的有效方式。這一點值得我們認真研究、學習。
第四,我國風電設備制造業在制度化的體制建設方面存在漏洞,也就是說缺乏完整的產品標準和檢測、認證體系,無法保證風電產品能夠達到高標準、高質量,目前正在做但不完善。
第五,在人才培養方面,缺乏高中級的人才,比如設計、安裝、調試人才和風電設備維修人才。亟需通過各種政策加大人才培養力度。
第六,扶植政策還需要改進。比如上網電價定的太低、稅收方面過高都會影響風電設備制造業的健康發展。電價制定應該靈活,例如現在由于原料物價上漲,如果按照以前風電上網的電價執行,那么風電場經營者將難以為繼,這樣就很難保障風力發電設備制造業的健康發展。
第七,風力發電設備制造者應該具備立足國內、放眼世界的前瞻性技術開發思維。例如,在風電機組與電網的關系方面,目前電網從安全穩定運行的角度出發,對風電機組提出了低電壓超越(LVRT)問題、動態的無功補償問題;大型發電場建立后上網電量波動對電網穩定性的影響以及適時調節上網電量對風電設備提出的要求等問題;未來我國的海上風電設備應有什么特點等。風力發電設備制造業在發展中將不斷面臨新問題,這就要求我們用新思維、新技術去探索解決這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