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電產業發展前景可觀
中國風電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巨大,為風電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中國幅員遼闊,海岸線長,風能資源豐富且分布廣泛。資料顯示[1],中國內地及近海風能資源技術可開發量約為10億千瓦,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及附近島嶼,內蒙古、新疆和甘肅河西走廊,以及華北和青藏高原的部分地區,此外,近海風能資源也非常豐富。
世界風電的突飛猛進為中國風電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風電作為全球公認可以有效減緩氣候變化、提高能源安全、促進低碳產業經濟增長的方案,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從而得到各國的高度關注。2009年2月15日,總額達到7870億美元的《美國復蘇與再投資法案》由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署生效,其中風能等新能源為主攻領域。
近年來,世界風電裝機呈快速增長趨勢,年均增長近30%。據世界風能協會統計,全世界風力發電裝機容量2008年新增約2726萬千瓦,增長率約為29%,累計達到1.21億千瓦,增長率為42%。預計到2010年,全球的風電總裝機將達到19000萬千瓦,在全球扶持風電的政策引導下,到2020年前后,全球風電總裝機將達到150000萬千瓦。
中國近年來得到國際資本的關注,已成為全球風電投資的熱點。在2007年全球風電投資中,有15%的資金投向中國市場,金額高達340億元,中國真正成為全球最大的風電市場。
國內風電企業技術取得突破進展,高集中度的市場結構有利于領先企業發展。作為當前中國風電行業發展的關鍵,風電機組的整機國產化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國內風電領頭企業金風科技、浙江運達、華銳風電、上海電氣、東方汽輪機等5家企業已完成了新產品設計和關鍵零部件研發采購工作,生產或即將生產出樣機。這將有助于國內企業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并能通過認證的兆瓦級風力發電機組,實現商業化生產,滿足國內風電市場的需求。
隨著國產整機產能釋放及零部件配套能力增強,產業鏈瓶頸將消除,產業發展加速。風電設備市場呈現寡頭壟斷格局,避免了市場無序競爭,有利于領頭企業做大做強,2008年,華銳風電、金風科技和東方電氣三大龍頭企業合計市場份額為57%,同比上升5個百分點。
國內風電企業積極實施戰略聯盟,有效突破技術瓶頸。風電企業圍繞技術創新鏈,運用市場機制聚集產、學、研等創新資源,形成集群優勢,共同突破技術瓶頸,有利于產業鏈整體發展。2009年5月16日,以許繼集團、鄭州機械研究所、清華大學等多家產學研單位組成的河南省風電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成立。該聯盟的實施將提升大型風電裝備設計和制造水平,加盟企業將在3年內形成300億至500億元的產業規模,帶動上下游產業產值1000億元以上。2009年5月17日,由39家發起單位在內的共108家會員單位組成的江蘇省風電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成立,將更好地發揮江蘇省風電產業已形成的集群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