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二五”,能源發展進入新常態,電力掀起新一輪改革潮。
這5年,能源互聯網悄然啟程,2.2萬億配電網投盛宴開啟,智能電網進入穩步階段,特高壓開始集中建設,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密集推進,火電發展空間愈發受限,水電腳步持續放緩,核電解凍正式重啟,新能源依舊狂飆突進……
在電力裝機上,國家能源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11月底,全國6000萬千瓦級以上電廠發電設備容量已14億千瓦,達14.08億千瓦,其中火電9.6億千瓦,水電2.8億千瓦、核電2696萬千瓦,風電1.1億千瓦。與“十二五”規劃目標相比,傳統發電火電、水電均已接近,可再生能源的風電、太陽能發電均已提前完成。
5年間,電力裝機總容量比“十一五”末的9.7億千瓦增加了4.38億千瓦,也使我國超過美國成為世界電力裝機容量最大的國家。而在2015年2月,我國人均發電裝機歷史性突破1千瓦,成為我國電力工業發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但也應看到,從人均裝機容量來看,與發達國家人均2千瓦的水平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在電網建設上,“十二五”期間,我國電網建設經歷了高速發展的階段,規模已躍居世界首位。以2014年全國電網22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回路長度、公用變電設備容量分別為57.20萬千米、30.27億千伏安為例,整整比2010年新增了13萬千米的輸電線路。此外,電網工程建設完成投資逐年攀高。其中,2011年完成3682億元,同比增6.77%;2012年完成3693億元,同比增0.2%;2013年完成3894億元,同比增5.44%;2014年突破4000億大關,達4118億元,增速6.8%,為2010年來最高。
在供電保障上,全國聯網穩步推進,區域電網不斷加強,電能質量和供電可靠性進一步提高。根據國家能源局發布的最新數據,2014年全國10千伏用戶平均供電可靠率為99.940%,即停電時間約5.22小時/戶。而在4年前,這一指標數據為:供電可靠率99.923%,停電時間6.72小時/戶。簡言之,在“十二五”過去的4年間,全國戶均年停電時間減少了1.5小時。
在電力消費上,受宏觀經濟尤其是工業生產下行、產業結構調整、工業轉型升級以及氣溫等因素影響,電力消費量增長持續放緩。2014年,全社會用電量5523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8%;全國6000千瓦及以上電廠發電設備累計平均利用小時為4286小時,相比減少235小時。2015年1~11月,全國全社會用電量5049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0.7%,增速同比回落3.0個百分點。根據規劃,“十二五”末全社會用電量達6.15萬億千瓦時。但事實上,隨著“轉方式、調結構”和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我國用電量增速明顯下滑。根據能源局2015年前11月全社會用電量數據估算,“十二五”末全社會用電量在5.5萬億千瓦時左右,僅為預期目標90%。
在電源結構上,據中電聯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6000千瓦及以上電廠發電量同比增長8.7%,其中水電、火電、核電、風電分別增長5.7%、6.4%、24.5%和26.8%,電力結構進一步優化,能源結構進一步調整。
2015年中國電力市場裝機結構
▼火電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