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描二維碼,即可將本頁分享到“朋友圈”中。

李鵬:練好內功,打好基礎,積極穩妥推動海上風電發展
2016-06-23
來源:2016海上風電領袖峰會
瀏覽數:2318
首先談談該如何看待“十二五”時期的海上風電發展。到“十二五”末,我國海上風電投產的裝機容量只有75萬千瓦,距離500萬千瓦的規劃目標差距較大,于是有人認為我國海上風電發展過慢,政策激勵不夠,但是我們應該客觀地看待這個問題。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處長 李鵬
首先談談該如何看待“十二五”時期的海上風電發展。到“十二五”末,我國海上風電投產的裝機容量只有75萬千瓦,距離500萬千瓦的規劃目標差距較大,于是有人認為我國海上風電發展過慢,政策激勵不夠,但是我們應該客觀地看待這個問題。數字只是反映了表象,“十二五”時期我國海上風電整體上還是取得了很大進步,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通過實踐,業界對沿海地區的風能資源特性和海上風電的開發成本有了更加清楚的認識。二是設備制造企業對海上風電的研發開始逐漸加大投入,對海上風電裝備制造的認識也在不斷深化,一些廠家已經安裝了樣機,并且運行情況良好。三是施工技術基本趨于成熟,施工裝備開始成套化,施工的技術路線也開始逐步統一,目前的施工能力基本能滿足行業發展的需求。四是相關省份都對海上風電發展有了初步規劃,對海上開發的總量和布局都有了初步安排。事實上,我國海上風電的發展情況和國外是一致的。除了英國因為陸上風電用地受到限制,政策整體向海上風電傾斜,促使海上風電發展比較快之外,丹麥和德國等風電大國的海上風電裝機規模增長速度并不是跳躍式的,而是循序漸進的。海上風電項目不僅建設成本高,并且要是出現問題,維護的成本將會非常驚人。特別是一旦出現批量的事故,企業將會付出巨大代價。國外的一些國家和裝備制造企業在海上風電發展的初期也付出過比較慘痛的代價。所以,75萬千瓦的裝機容量是一個比較符合實際的數字,現在畢竟不是計劃經濟時代——編制的規劃目標必須強制完成。只有通過循序漸進的實踐探索,練好內功,才能避免通過政策的過度激勵造成裝機容量的猛增,最后卻要交出高昂的“學費”——這也不符合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要求。如果最初將電價定得過高,大家的積極性都很高,但是國內的整機企業,誰能確保提供500萬千瓦的裝機而不出現問題?從這一點來看,“十二五”期間,我國海上風電的發展基本上實現了目標。在各方的努力下,除了規劃目標之外,技術進步的各個領域基本完成了預期的目標,具備了進一步規模化發展的條件。目前介入海上風電開發的企業明顯增多,海上風電項目開發建設的數量也明顯增多,就是很好的證明。
其次,海上風電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海上風電是風電產業的技術前沿,可以帶動風電裝備制造、海洋工程等一個比較長的產業鏈的發展。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國經濟比較發達的省份基本都是在沿海地區。粗略統計,沿海11個省(區、市)的GDP大約占全國的一半,總能耗也占全國的一半左右,特別是山東、江蘇、浙江、廣東等經濟大省都在沿海地區。“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和國務院多次提出“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能源轉型”等戰略性要求,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消費比重要達到20%。要落實黨中央和國務院的部署,最終實現全國范圍的能源結構調整和能源轉型,還需要上述經濟發達地區率先實現能源消費結構的調整。占全國能源消費總量一半的地區都不轉型,全國怎么轉型?那么對這些地區來說,風電特別是海上風電將是推動能源轉型的重要戰略手段。這幾年我們在積極推動低風速技術的發展,上述地區的陸上風電實現了爆發式增長。但是越是經濟發達的地區,土地資源越是稀缺,再加上這些省份的能源消費基數較大,單純依靠陸上風電的規模化發展可能無法確保實現20%的戰略目標,必須同時積極發展海上風電。初步的資源普查顯示,我國沿海地區的海上風電技術可開發量大約為5-10億千瓦。目前,各省份完成的規劃規模僅有6500萬千瓦,按照當前的投資水平測算,這將是一個近萬億的巨大市場。業界需要做的,就是通過技術和政策激勵把這個市場激發出來。目前來看,越是沿海省份,越要從戰略高度看待新能源的發展,越要做好規劃。制定規劃,除了是為引導項目的開發,更多的還是引起各方的重視。對于任何一個省份來說,在五年的規劃期內,近千億元的投資規模都是會引起各方足夠高度重視的。更何況投資本身是符合五大發展理念、符合能源轉型的要求的,屬于有效的投資;更何況項目投資的本身還可以帶動目前陷入困境的造船、海洋工程等領域的企業進一步轉型。所以,各省份的領導們應該從一個更高的高度去看待本省風電特別是海上風電的發展,明確海上風電在本省能源發展中的戰略定位,認真做好規劃工作,為企業的投資行為提供良好的服務。從開發企業的角度也可以想一想,在不久的將來,電源投資還能做什么?
- 閱讀上文 >> 習近平:全面深化中烏產能、能源等領域合作
- 閱讀下文 >> “互聯網+”智慧能源將使能源消費方式“翻天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