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青海電力新能源虛擬同步機技術研究專家組,在位于格爾木市東出口的國電投200兆瓦光伏電站開展了新能源虛擬同步機技術試點示范研究,通過研究建立新能源友好并網的標準模式,探索新能源“源-網”靈活互動與自主交互模式,累積運行經驗,為形成支撐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的虛擬同步機完整技術體系打下堅實基礎。
11月13日,青海電力新能源虛擬同步機技術研究專家組,在位于格爾木市東出口的國電投200兆瓦光伏電站開展了新能源虛擬同步機技術試點示范研究,通過研究建立新能源友好并網的標準模式,探索新能源“源-網”靈活互動與自主交互模式,累積運行經驗,為形成支撐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的虛擬同步機完整技術體系打下堅實基礎。
虛擬同步機技術是通過在電力電子設備控制環節引入同步機轉子運動與機電暫態方程,并配置適當慣性儲能單元或利用風電機組自身慣性,能夠實時跟蹤系統電壓、頻率變化,模擬同步發電機一次調頻和勵磁控制機制,實現自動調節有功和無功,適應參與系統頻率、電壓調節,阻尼系統振蕩的功能,達到提升區域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水平的目的。
“十三五”期間,青海省將打造海西、海南兩個“千萬千瓦級”清潔能源基地,兩個基地開發總規模超過6000萬千瓦,成為全國重要的清潔能源基地。預計到2020年,全省新能源總規模突破3500萬千瓦,占全省電源總裝機的40%。目前,受制于電網通道能力不足和調峰能力不足,青海新能源面臨棄風、棄光風險。
“虛擬同步機技術是一種能夠真實等效常規同步電機慣性和阻尼特征的先進技術,對提升新能源的消納能力和電網安全穩定性具有重要意義。青海電力堅持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依托青海省光伏發電并網重點實驗室,以國家電網公司科技項目為載體,聯合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南京南瑞集團公司、許繼集團有限公司、魯能集團有限公司等單位開展了新能源虛擬同步機技術的實驗室研究,該項研究成果計劃于2017年上半年在青海電網與新能源產業深化應用。”青海電力科信部負責人表示。
據了解,青海電力新能源虛擬同步機技術示范由新能源虛擬同步發電系統建模技術、新能源虛擬同步機自控制策略、新能源虛擬同步機對電力系統的影響、新能源虛擬同步機檢測及實證技術、新能源虛擬同步機技術的應用示范研究5個重點研究項目組成,將著力解決新能源發電存在的突出問題,提高新能源發電應對故障的能力,提升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水平及新能源消納能力。同步推動我國相關標準的優化完善,形成新能源友好并網的標準模式,推動我國新能源產業健康發展。
目前,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南京南瑞集團公司、許繼集團有限公司依托科技項目,加快虛擬同步機技術研發,攻克了虛擬勵磁調壓、慣性控制和協調控制等關鍵技術,研制出了10-500千瓦樣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