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注冊有名號整機廠有70多家,還有20多家在躍躍欲試,另片廠家就更多了,從我們齒輪箱行業講,目前前面三四位,大家都知道的,現在新上還有16、17家,我認為這種推動是一種市場的無形手在推動,這是一種產能,產能結果是一種經濟導向,如果產能大不能有效益的話,這種產能必定要進行調整,比如說我們齒輪箱講,我認為現在齒輪箱產能和產量是不匹配,按照國內需求,我們現在的齒輪箱的生產量,包括我們重慶,大連華潤,二重,泰重真正要提供能夠跟國外同類齒輪箱比美通量的齒輪箱我認為我們的產量是遠遠不夠的。
現在關鍵我們討論零部件的建設的時候,中國的零部件配套企業怎么能夠拿出在國際上同臺競技高質量產品零部件例如從齒輪箱行業我們旁邊有漢森公司是國際上著名一個品牌公司,相對于他們的齒輪箱,跟我們前面123齒輪箱比我們都有差距,顯然我們齒輪箱零部件產業還不能夠完全的跟我們的總裝廠可以提供大量可以裝機齒輪箱還是一個產能不足,我們有不少的主機廠還在購買的產品為什么,就是因為質量的問題。
產量是目前我們的整個的零部件制造水平還沒有達到一定的水平。到一定的水平以后我想預計肯定會做一個大的行業的整合調整。從風電產業可以說是風起云涌,但是同時也開始了大浪淘沙,我希望我們的零部件產業的兄弟也好,同行也好要慎重對待,首先我們作為中國零部件產業一定要樹立自己的品牌,所以對我們公司今后齒輪箱在中國國內市場,一定要做到一看就是我們生產,有了優良品質我們這個量永遠不能滿足我們市場的需求,零部件產業在上的時候首先要想到我們的品質,如何上,調控的時候資金多了還要穩重對待一個齒輪箱產業,兩三年可以提供主機廠需要我覺得難度非常大。我們是經過了十幾年的在風電行業的拼搏,我現在不能完全滿足大家公認的齒輪箱這個是我們拼搏的方向,我們相信我們今后可以給大家提供非常優質在世界知名的齒輪箱謝謝大家。
劉琦:謝謝。姜總話是經過慎重考慮的,有對他們現有的情況的比較,還有對產能過剩問題做了非常深刻的思考,就這個問題我們想聽聽我們國外的知名的供應商,威能極公司Stefan Tenbrock先生對中國所謂產能過剩的問題他的一些看法,以及國外供應鏈是不是也經歷了這么一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