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角力 定價權落誰家
時代周報記者 李固
作為世界能源消費大國,中國的能源市場已經成為了美國鎖定的首要目標。兩國能源合作與角力之外,還有很多思考的空間。
“中國巨大的經濟增長帶來了讓人吃驚的機會,這種經濟增長也帶來了對能源的龐大需求,”美國商務部長5月22日在前往中國天津考察的路上對記者表示。
中國已經成為世界能源消費大國,其中不僅包括傳統的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等能源,還包括太陽能、生物燃料等世界熱議的新能源。
在互聯網、互動電視技術似乎發展到世界傳播革命的終極階段,美國的鑄幣權以及石油和其他大宗商品定價權受到挑戰的情況下,技術領先的新能源產業成為了美國經濟的新引擎。
中國巨大的能源市場成為了美國鎖定的首要目標,與互聯網等IT技術占有中國市場時的情形類似,美國出口的仍舊是它的技術和相關的知識產權。
“我們思考,他們流汗。”這是美國金融界的名言,但也是目前許多其他領域的一個寫照。
尋找新經濟的“硅谷”
“全球能源市場價值6萬億美元,其中增速最快的當屬清潔能源和綠色能源領域。”駱家輝21日在中美商會演講中樂觀地談到巨大的新能源市場。
確實,中國新能源市場已經成為了新經濟的主戰場之一。
“新經濟”一詞由美國物理學家、諾貝爾獎得主威廉·肖克利在1948年提出。這位物理學家由于發明了半導體收音機而帶來的影響至今仍波及全世界的傳播革命,因特網和互動電視似乎已經發展到了這一漫長歷程的終極階段。
紐約華爾街的金融產業取代IT產業成為美國媒體頭條之前,凝聚了世界傳播技術精英的加利福尼亞“硅谷”是美國經濟的主引擎。而硅谷正是肖克利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將其半導體發明商業化的產物。
“事實上,所有的產業革命與經濟發展都源自科學突破并伴隨著資本重組。”法國《費加羅報》評論道。
新世紀初互聯網泡沫的破滅,讓硅谷走下了神壇,盡管互聯網領域美國的領先優勢仍在,但已不再是一騎絕塵。
尋找新的硅谷成為美國經濟戰略的新目標。美國蘭德公司預測2020年最有影響的56項技術應用中,37項和生物技術有關,位列首位的是廉價太陽能。
問題是,尋求新經濟的新增長點也是許多其他國家的戰略目標,其中包括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