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風能協會理事長賀德馨今日表示,我國風電發展迅速,裝機總量不斷提高,風電機組價格不斷下降,但他認為不應該讓投資成本持續的下降,要把成本控制在一個理性的范圍,否則會帶來嚴重的后果。
據中國風能協會統計,2009年年底,我國風機總裝機容量到達25800萬千瓦兆瓦,居世界第二,新增13800萬千瓦,居世界第一,我國已經成為風能大國。主要分布的省份是內蒙古、河北、遼寧、吉林等。目前我國風電已經實施并網,按風能資源狀況和工程建設條件,將全國分為四類風能資源區。四類資源區風電標桿電價水平分別為每千瓦時0.51元、0.54元、0.58元和0.61元。賀德馨指出,山東省為了鼓勵可再生能源發展,又在此基礎上增加了補貼,上網電價達到了0.71元,目前其他省份也在考慮加大補貼力度。
賀德馨表示,隨著風電產業的迅速發展,特別是受國際宏觀形勢影響,政府加大了對交通、能源領域的固定資產投資力度,支持和鼓勵可再生能源發展。由于規模化生產和技術革新,目前風電機組的價格持續下降。風電機組是風電系統中最主要的部分,成本約占風電場建設投資的70%。目前實現規模化生產的整機機組廠商主要有金風科技、華銳風電、東方汽輪機。
因此他指出這種情況不容樂觀,長期如此對產業傷害會很大。“最近開發商在招標的時候很多家企業去投標,普遍報價都到每千瓦5000元以下了,我都不知道怎么算出來的。我不太主張投資成本持續下降,要理性的看待,任何的東西發展到一定加階段都要有一個瓶頸,每千瓦成本不斷的降下去,單純從市場角度來考慮要吃虧的,已經發現裝好的風機出現倒塌,在國外也有這樣的情況。不去保證質量,市場不但不能占有,還會毀掉企業。”
據了解,從2007年以來,風電機組每千瓦價格一路下滑,2007年初是6700元/千瓦,2008年達到6300元左右平均,2009年底達到了5000元/千瓦,并且價格下降的間隔時間越來越短,每個月就有100元/千瓦左右的降幅。綜合考慮技術進步、機組單機容量的加大和目前風機設備企業的利潤率等因素,其價格下降仍存在很大的空間。
賀德馨表示,我國從風電大國向風電強國轉變,我國風電廠的數量已經到了,要考慮到質量的問題。風電協會在考察一些風電廠時發現,其發電可利用率90%都達不到,而國家規定是可利用率95%以上。我國要求風電廠年利用小時數達到2000個小時,有些國家能達到2300小時,在建設風力資源評估工作做充分,有些風電場1800小時甚至1400都有的。
成為風電強國的一個體現是生產的風機能否出國,賀德馨表示5年到10年后有這個可能,但現在要開始扎實基礎。“目前已經出現了好的勢頭,我們已經有三臺風機裝到美國的風電場上,葉片已經開始向英國和日本出口。另外,也要依靠技術進步自主創新,才能把產業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