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仍然是推動風電裝機增長的主要力量。2005-2009年中國風電經歷了爆發(fā)性增長,平均增長率超過110%。
配額制促進了主要電力開發(fā)企業(yè)對風電的投資力度,成為了推升裝機容量增長的主要動力:《可再生能源中長期規(guī)劃》和《可再生能源十一五規(guī)劃》都提出配額制要求。目前可再生能源配額目標是到2020年達到總裝機容量的15%。
瓶頸逐漸緩解
經過了爆發(fā)式高速成長之后,區(qū)域電網特別是北方電網中風電占比迅速提升,使得風電消納能力的問題逐漸凸顯。
由于風電的不穩(wěn)定性和不可控制,無法按照事先定好的功率曲線進行發(fā)電,從而對電網穩(wěn)定性形成“污染”。故在用電高峰期,電網不得不對風電進行強制限電來降低風電出力,這導致了風機的空轉,大大降低了風場的盈利能力。
解決電網的瓶頸問題主要方案是運用各種儲能和補償方式來平滑風電的波動。解決接納問題的進度正在加速:4月初《風電并網技術標準》已完成初稿,并征求業(yè)界意見。預計10月將頒布。我們認為如果文件發(fā)布將對解決風電并網問題有巨大的指導性意義,同時如果能伴隨政策的強制性實施,風電接入瓶頸有望得到改善。在瓶頸緩解之后,不排除風電裝機容量有進一步超預期的可能。
變流器利潤高
根據各產品的成本測算,1.5MW全功率變頻器的總成本約為40萬-50萬元。單臺1.5MW全功率變頻器的價格在90萬-100萬元,毛利率接近50%,凈利率有望達到17%。
我們預計價格形態(tài)是在下跌中速度不斷降低。結合我們預計2010~2020年風電裝機容量從2009年底26GW增長到2020年150GW,我們計算出風電整機的未來10年總市場容量在5300億元,平均每年約為530億元左右。
國產替代是增長動力
目前國外企業(yè)占據國內95%以上的市場份額,排名靠前的包括ABB、CONVERTEAM(Alstom)、AMSC和EMERSON。國外品牌基本上均為世界著名的電力電子公司所研發(fā),其產品經過較長時間的實踐檢驗,性能表現穩(wěn)定、安全。但是價格較高,平均售價約為110萬~130萬元左右,一般比國產變流器價格高20%-30%。同時國外提供的風電變流器基本為通用型,需要根據不同的情況進行調節(jié),易用性和性價比并不是最優(yōu)的。同時,國外售后服務的成本較高,為維護造成了額外的負擔。
國內風電企業(yè)的起步較晚,目前多處于研發(fā)和小規(guī)模試產階段。目前主要已經形成產能的企業(yè)包括清能華福、科諾偉業(yè)、陽光電源、禾望電氣、南車時代等,但是預計今年仍然以小批量生產為主。從規(guī)劃產能來看國內主要企業(yè)將會在2011年形成4000臺以上的生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