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將隨其后,位居第二。資料顯示,未來幾年,中國每年將新開工建設6到8臺百萬千瓦以上的核電機組,另有6到8臺規模差不多的核電機組開始發電。按照規劃,到2020年中國核電投運裝機將達到6000到7000萬千瓦以上。世界單機規模最大的核電機組已被引入中國。
太陽能發電裝機規模在2011年、2020年分別達200萬千瓦和2000萬千瓦,其他新能源的發展,恐怕與前兩者無法相比,但也會有所作為。
未來10年,是新能源大發展的時期,火電無論裝機,還是容量,盡管仍占居大頭,但不可否認的是,將來裝機容量比重呈下降態勢。
到2020年,清潔能源發電裝機增加到3.52億千瓦,屆時全國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6.5億千瓦,以此推算,清潔能源發電裝機比重將達到約35%。而相應的火電裝機比重將下降到65%。由此計算,到2020年火電裝機比重將下降約10%,平均每年下降1個百分點。
一家之言: 低碳將顛覆火電“統治”
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決定了我國電力結構具有以火電為主的特點,因此,火電仍將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在電力結構中占據主導地位。但在發展低碳環境、推進節能減排實施的大背景下,將倒逼我國改變電力結構,實現低碳排放。
我國已經向世界做出承諾,爭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到2020年單位GDP溫室氣體排放量比2005年減少40%~45%。實現此目標,無疑將加快電力結構調整的步伐。
我國煤碳消費量居世界第一,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煤碳消費所占比重約為70%,比世界平均水平高40個百分點。
近年來,我國火力發電比例一直居高不下,2009年為74.6%左右,分別低于2006年、2007年的77.6%和77.4%。而水電、核電、風電等清潔能源發電裝機僅有25%左右。
從2009年開展,電力投資和新增能力的結構繼續優化,電源基本建設投資呈現繼續加快結構調整的態勢,水電、核電、風電基本建設投資完成額同比分別增長2.33%、74.91%和43.90%,火電基本建設投資完成額同比下降11.11%。
可以肯定,在中國,如果政府主動要做的事情,效率、效果定會奇高。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即將出臺,在國家意志下,新能源產業發展方向、目標也將更加明確。屆時,在新能源領域,包括水電、核電、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沼氣發電,以及地熱利用、煤的潔凈利用等,無疑會獲得快速的發展。(陳元新)